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7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301篇
劳动科学   16篇
民族学   10篇
人才学   45篇
人口学   64篇
丛书文集   373篇
理论方法论   71篇
综合类   755篇
社会学   77篇
统计学   228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00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145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153篇
  2011年   164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61.
文章以传统产业剥离过程中空间集聚与专业要素集聚的外溢效能的空间差异为研究对象,选取外商投资、国内资本、交通便利、文化教育等参变因素,结合专业化效率和产业多样化空间集聚,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外溢效应进行估计.结果证实:生产性服务业的外溢技术红利已不再因交通便利而迅速增加,东部区域相对我国中西部地区具备更为显著的外溢经济推动特性,但其外溢效应主要依赖于这一区域相对集中的产业中间品供给,以及由原先制造业等产业中获得的丰富分支剥离.  相似文献   
62.
未江涛 《统计与决策》2016,(13):129-132
文章在理论假说的基础上构造理论模型和计量模型,对生产服务业集聚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人力资本水平、信息化水平和政府行为符合理论预期,但制造业发展水平、对外开放水平与理论预期相反.通过采用地区平均集中率和空间基尼系数,进一步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态势进行分析,发现天津生产性服务业聚集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63.
基于文化产业集聚指标和动态面板模型,文章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分析了我国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特征和动态规律.研究表明:高度集聚的文化产业主要集中在录像制品发行、艺术表演团体、录音制品发行、文物保护管理机构和艺术表演场馆等行业.公益性文化产业在全国范围内分布均匀,而经营性文化产业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特别是广东、浙江、江苏和上海这四个省市.文化产业集聚变化是平均回复效应和随机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4.
人口集聚会引起房价上涨,但不同类型的城市由于集聚人口的教育程度不同,房价上涨也具有不同的效应。首先建立人口流动理论模型分析人口集聚对房价上涨的影响,然后通过建立房价、人口集聚、房地产投资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PVAR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论表明,一类城市人口集聚对房价上涨具有正效应,二类城市为平效应,三类城市为负效应;三类城市的房价上涨主要是房地产投资和人均收入提高所推动的。  相似文献   
65.
文章基于环境DEA技术,测算了2000-2014年有碳排放约束和无碳排放约束下中国区域经济集聚效率,检验了集聚效率的趋同性,分析了影响集聚效率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有碳排放约束下的聚集效率高于无碳排放约束下的聚集效率,说明实施碳排放政策对提高经济聚集效率具有促进作用;我国各地区的经济集聚效率有趋于各自稳定水平的趋势.在影响聚集效率的因素中,对外开放水平、基础设施水平和区域技术创新对集聚效率的提升有正向作用,而财政支出占比、产业结构、能源消费强度和城市化率对集聚效率有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66.
Marshall外部性是产业集聚影响生产率的方式之一,由于资源禀赋、组织形式和政策环境等产业特殊性,农业集聚对产业生产率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基于DEA-Manquist指数,测算2002—2016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并运用面板门槛模型分析了农业集聚对农业TFP的非线性影响。研究表明,农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具有显著的门槛效应,随着农业集聚度的提高,出现阶梯递减现象。当集聚度小于等于0.94时,每增加1个单位,带动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加0.709个单位,当集聚度大于等于0.94时,将带动全要素生产率增加0.437个单位。同时,农业集聚对农业TFP的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农业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呈现出“V”型结构,中西部地区两者则呈现出“L”型结构。  相似文献   
67.
遵循绿色发展理念,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是城市走向高质量、高效率、高水平发展的重要途径,可以为城市创新力的提升奠定基础。通过分析城市绿色发展影响城市创新力的理论机制,实证检验城市绿色发展对城市创新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绿色发展与城市创新力之间存在"U"形关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集聚正向调节城市绿色发展对城市创新力的影响效应,城市绿色发展通过吸引高素质创新型人才集聚,促进城市创新力提升。因此,各城市应根据自身绿色发展阶段制定差异化的城市创新力提升政策,提高城市自然生态质量和环境质量,做好城市园区规划,形成生活、生产、生态和谐共生的城市新空间,发挥城市绿色发展的"留才引才"效应,形成企业、政府与公众共同支持创新的氛围。  相似文献   
68.
69.
《江西社会科学》2014,(11):57-60
近年来,作为文化产业发展重要空间载体的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集聚区初具规模,但仍存在定位不清晰、产业链不完整等问题。要明确陶瓷文化产业集聚区的内涵,促进其健康全面发展;站在全球视野规划集聚区,把握好陶瓷文化悠久历史的特点,实现集聚区可持续发展;认识集聚区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以人为本发展集聚区陶瓷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70.
利用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对流动人口空间分布特征和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并采用京津冀流动人口县级截面数据和定量模型,对影响京津冀流动人口空间格局形成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京津冀地域单元流动人口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性;各地区流动人口增长的内部差异明显;无论京津冀区域外还是区域内部的人口流动,均向北京市和天津市集聚;近几年京津冀流动人口增速虽然减缓,但向京津集聚的趋势未变.研究结果表明,在京津冀流动人口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中,经济因素中的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的影响最大,社会因素的影响次之,流动人口密度滞后效应再次,平均海拔影响因素最小.基于此,提出制定倾向河北省的京津冀一体化政策,包括注重发展河北省第三产业,增加河北省对流动人口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