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7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301篇
劳动科学   16篇
民族学   10篇
人才学   45篇
人口学   64篇
丛书文集   373篇
理论方法论   71篇
综合类   755篇
社会学   77篇
统计学   228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00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145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153篇
  2011年   164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城市化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基本度量指标之一。加速我国城市化已成为中国政府的主要经济战略目标 ,2 1世纪将是中国大力推进城市化时期。西部城市化对西部大开发的影响意义深远。只要坚持制度创新 ,采取新的思路和新的战略 ,2 1世纪的西部城市化必将得到快速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992.
试论闽台科学园区衔接与互动机制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闽台两地科学园区的紧密衔接与互动机制,是两地科学园区发展中的最核心问题,是双赢的利益之所在。两地科学园区衔接与互动的本质是一体化,就具体形式而言可分为:更紧密合作型、优势互补型、资讯共享型三种。  相似文献   
993.
我国区域产业集聚是以民营资本、外资资本和政府主导下的园区为主要动力,在循环累积、市场导向、规模报酬递增、知识溢出四种机制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产业集聚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加快了经济中心区域的形成,促使产业向某些特定区域集中,通过配置生产要素、建设经济中心、提高产业竞争力、推进产业转移、增强知识信息溢出效应等途径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今后促进区域进一步协调发展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通过市场调整产业集聚的区域分布;加快区域产业集聚以促进中西部经济中心的形成与提升。  相似文献   
994.
产业协同集聚是产业发展至高级阶段的产业关联表现形态。对单一产业集聚的研究表明集聚对区域创新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以粤港澳大湾区为研究区域,试图探讨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创新的溢出作用。研究选取了粤港澳大湾区2003—2019年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面板数据,从多空间尺度运用EG修正指数和DCL指数测度了产业协同集聚的特征,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了产业协同集聚对邻近地区创新的溢出效应,以期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有益的思路。研究发现:(1)粤港澳大湾区已经存在产业协同集聚现象,但水平仍然较低;(2)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协同集聚度高于大湾区,其中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集聚度最高;(3)都市圈尺度下的比较发现,广州和深圳两大都市圈的产业协同集聚度居于大湾区领先水平;(4)港澳生产性服务业与珠三角制造业的协同集聚度,低于珠三角内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集聚度,显示出生产要素未能高效便捷流动导致港澳近年来与珠三角制造业的经济关联度不及珠三角内部各地之间的经济关联度;(5)粤港澳大湾区尺度下的协同集聚度与区域创新水平均不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珠三角地区尺度下两个变量的空间自相关显著,对珠三角...  相似文献   
995.
产业在空间上的集聚逐渐成为城市经济的常见现象,这对提升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2005—2020年黄河流域10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文章分别从多样化集聚和专业化集聚的效应比较、作用路径以及城市类型差异三个方面,详细探究了黄河流域资源型产业集聚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效果。研究表明:(1)不同模式资源型产业集聚对黄河流域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多样化集聚有利于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专业化集聚却抑制了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发展。(2)进一步研究发现,多样化集聚通过效率变动和技术进步路径正向促进黄河流域城市全要素生产率,专业化集聚则是通过效率变动正向影响该流域城市全要素生产率。(3)分城市类型探究,多样化集聚能够同时促进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和非资源型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而专业化集聚既不利于资源型城市,也不利于非资源型城市生产率的增长。因此,文章建议黄河流域的企业应多元化发展,积极学习其他企业完备的管理经验和技术知识,促进资源有效结合,同时鼓励企业向关联行业延伸,拓宽产业链,支持市场良性竞争,加大科技研发规模,实施职业技能培训,发挥技术进步和效率变动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996.
从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和数字治理三个维度54个指标构建了中国大陆省级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并基于2005—2019年30个省份的数据,探究了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布差异特征与动态演进。研究发现,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总体速度较快,其中数字治理增长速度最快,但省际之间发展差异较大,在空间上呈非均衡性分布态势,其中区域间差异是构成数字经济发展总体空间差异的主要来源,平均贡献率达63.2%。随着时间推移,各省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正逐年减小,但近年来收敛速度有所放缓。此外,各省份的数字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空间分布上呈高—高集聚、低—低集聚态势,且与发展水平较高的省份相邻能够提高本省份数字经济向更高水平的转移概率。因此,实现地区与省际间数字经济的包容、普惠、协调与互促发展是中国数字战略的一个重要目标与内容。  相似文献   
997.
高新才  牛丽娟 《兰州学刊》2014,(11):185-189
文章首先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甘肃省2001—2012年的金融集聚水平进行测算,结果显示甘肃省金融业存在集聚趋势。随后利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以及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对甘肃省金融集聚水平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金融集聚水平和产业结构升级在长期和短期内都存在均衡关系,但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并不明显,金融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非常有限。文章最后就如何提高甘肃省的金融集聚水平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998.
利用我国2000-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和制造业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从地区和行业层面对交通基础设施对制造业产业集聚的溢出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交通基础设施能够对我国制造业产业集聚产生外溢作用,铁路对制造业产业集聚的正向外溢作用明显大于公路,且交通基础设施与制造业集聚之间存在非线性的"倒U型"关系;(2)交通基础设施对制造业集聚的外溢作用存在地区差异和行业差异。地区层面,铁路对东部地区制造业集聚的促进作用大于中西部地区。公路促进了中西部地区的制造业集聚,但对东部地区产生了负向溢出效应并在东部地区呈现"边际报酬递减"特征。行业层面,铁路和公路对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产业集聚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99.
1000.
位于南京城东南的白下区光华路街道.近年来坚持围绕区委、区政府“东快”战略要求.以打造“两轴三区”为愿景。依托城区功能的全新定位.将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推进、资源重组整合紧密结合。科学统筹、高效协调。着力抢抓“三个发展”的战略机遇.紧紧扭住项目、产业、载体等关键环节,着重以规划引导扶持资源要素集聚.在强调差异化发展的同时。形成特色鲜明、主题突出的产业集聚板块。实现主要指标有增长.产业层级有提升.整体实力有进步.以东部崛起的实效.确保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