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3篇
  免费   10篇
管理学   44篇
劳动科学   1篇
人才学   19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90篇
理论方法论   21篇
综合类   274篇
社会学   47篇
统计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13 毫秒
501.
欧阳修继承了先秦“情”的实意内涵,以“人情”指代人们能普遍经验和接受的基础常识。在他看来,这种常识具有质实性意义,是人之为人均应具有的属性特征,从而使“人情”被抽象为具有规范意义的普适理则,成为阐释经典和审视制度的观念基础。欧阳修对“人情”的看重与其对儒家传统“性”论的批评密切相关。将“性”进行分类和价值判定的同时直接诉诸现实经验支撑的传统论述模式存在内在矛盾,并减损了“人生而静”之“性”的本体意义,流于玄远空洞。因此,欧阳修试图以“人情”代替“性”论,以恢复先秦儒家“易明可行”的学说特征,增强儒家思想的现实感和说服力。欧阳修“以情代性”的观念尽管不够完善,但对宋代“性”论的发展仍有诸多裨益。  相似文献   
502.
当代中国的文化发展呈现出迅捷的态势,适度融入慢和静的因素,有利于文化建设的科学运行。在文化建设领域,更需要遵循文化发展的内部规律,改变盲目追求文化建设的速度与宏大模式的现象,把握快与慢、动与静的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503.
中国文化在形成和演变过程中,显现出明显的植物性文化的物质--静、群体性.这两个特质固然在维护社会的统一及维系稳定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文化的运作及衍生中,形成了相对保守的缺失活力及缺乏战斗性的特点及泯灭个体的特点.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在近代以来陷入了尴尬的困境.如何使中国传统文化在困境中实现转型成了必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