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3篇
  免费   6篇
管理学   94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9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09篇
理论方法论   25篇
综合类   239篇
社会学   9篇
统计学   2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50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具体实施,可以而且应当借镜 AFTA的运作状况和发展轨迹。具体地说,这在削减贸易壁垒(包括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相互投资和货币合作三大领域的实际意义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502.
长期以来,我国化工产品一直是国外"反倾销诉讼"的重点对象.而随着入世以来最大贸易壁垒--欧盟RWACH法规的实施,中欧之间90%以上贸易额将会因此受到影响,我国化工行业更是面临着一场严峻考验.在新摩擦经济中,产能和销售不断扩大的中国产品受到其它国家的贸易壁垒或反倾销申诉并不意外,关键是如何弱化其不利因素的影响.将冲击力降到最低.作为REACH法规的应对主体,化工企业应该积极研究REACH应对措施,在有限的缓冲时间内做好相应准备工作,顺利冲关.  相似文献   
503.
中国与东盟国家国际服务贸易壁垒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重点分析中国与东盟国家国际服务贸易壁垒的总体水平、各个国家和主要行业贸易壁垒的形式和内容,在此基础上,总结目前各国服务贸易壁垒的特点和规律,以期对该地区的服务贸易政策予以一个准确、全面的评价,为区域内服务贸易的进一步自由化提供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504.
欧盟诉巴西影响翻新轮胎进口案是GATT/WTO历史上首例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环境措施提出违反WTO规则之诉,也是WTO首例资源再生产品的贸易争端,所涉法律问题复杂,双方围绕GATT1994一般例外条款、非歧视原则以及WTO与区域经济组织的冲突与协调等问题展开较量,巴西进口禁令的"必要性"最终得到肯定.该案透露出DSB处理自由贸易与环境保护之间冲突的新倾向,对我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完善立法、积极应对发达国家的废物输出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05.
在全球化新形势下,技术性贸易壁垒被很多国家频繁使用,中国尤其遭遇来自发达国家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本文基于人工收集的WTO技术性贸易措施通报数据与特别贸易关注案例数据,结合2000—2010年中国海关微观企业出口交易数据,定量检验了发达经济体对华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出口的总体影响,及其对中国微观企业出口二元边际和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和实现机制。主要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壁垒冲击并未削弱中国总体出口,相反地,遭遇壁垒后中国出口价值、数量、出口企业个数均呈现净增加效应;第二,净效应背后是企业显著的“优胜劣汰”和“提质升级”动态调整,尤其是中国出口逐渐向高技术密集型产品和出口高质量产品的企业集中;第三,净效应存在多个维度的异质性,尤其与企业所有制特征相关,出口质量显著优化的净效应主要出现在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中。  相似文献   
506.
从关税及非关税措施、知识产权保护的角度分析了加入 WTO对我国制药行业的影响和冲击 ,提出了制药企业应有的发展对策和思想  相似文献   
507.
508.
文章采用多阶段全球价值链生产模型,以2002—2019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样本,实证分析了贸易壁垒和技术动态化对各国区域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并研究了其攀升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受沉没成本冲击,贸易壁垒对固定投资与技术间互动关系的可调节性使“一带一路”上游、下游国家区域价值链技术演化形态差异显著;短期内在“出口学习”效应下,商品贸易壁垒和技术壁垒下降能有效促进本国技术演化;制度摩擦逐渐替代贸易机制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技术演化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09.
本世纪初以来中加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但加拿大在中国贸易伙伴中的排位却逐步后移。除了中国与其他贸易伙伴关系扩展速度更快的原因外,是否还存在其他原因?对中加贸易互补性指数的测度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本世纪初以来中加两国贸易互补性在上升到2011年后出现下降,其原因主要在于中国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和美国经济的复苏,此外双边贸易壁垒也是重要障碍。(2)中国产品对于加拿大市场的出口需求超过中国市场对来自加拿大产品的进口需求,其中两国产品价格差异是主要原因。(3)"类"或"章"上处于"弱"竞争力的产品在"目"或"子目"上并非都是"弱"势,由此通过产业内分工可以扩大中加双边贸易规模。为此,中加贸易规模的扩大首先需要消除双边贸易中的壁垒;其次依据比较利益的原则和要素禀赋的原理进行部门间和部门内的专业化分工;再者就是推动中加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事实上,中加可以开展合作的领域很多,其中能源领域的合作既有必要性,也有其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