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2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44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123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177篇
社会学   9篇
统计学   3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01.
非均衡交通规划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中祥  贺国光  刘豹   《管理科学》2001,4(1):52-57
传统交通规划以微观经济学瓦尔拉斯均衡原理作为理论基础 ,交通规划是针对市场均衡点进行展开的 ,不涉及非均衡区域 .实际上 ,均衡状态是一种特殊的非均衡 ,在一定的市场条件下才能实现 ,即使实现了 ,也是暂时的 ,它不能代表真实的市场情况 .鉴于运输市场非均衡的普遍存在性 ,本文根据非均衡理论及相关研究成果 ,提出了非均衡交通规划的思想 .通过对市场调控机制的分析 ,研究了运输市场非均衡的存在性 ;利用变分不等式对均衡与非均衡的统一性进行了等价描述 .提出了非均衡交通需求预测的思想 ,并将非均衡价格——数量调节行为原理引入到传统的用户路线选择行为之中  相似文献   
402.
非均衡增长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会首先出现在城市地区,因而主张通过城市偏向战略来实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而以城市偏向理论为代表的均衡发展理论认为,带有城市偏向的发展模式是低效率和不公平的,发展中国家应实施有利于城乡均衡增长的发展战略。中国学者通过三种范式对本国的城市偏向问题进行了研究,普遍认为城市偏向战略会拉大城市收入差距,固化不合理的分配格局。当前实施次级城市发展战略或许是解决城市偏向问题,实现城乡包容性增长的一种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403.
404.
中国金融资源空间配置非均衡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要素禀赋因素、空间经济学因素和市场化因素等方面构建14个指标体系,采用1997~2007年中国31个省区市的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实证分析中国金融资源空间配置的非均衡性。  相似文献   
405.
东盟各国金融监管发展呈现的区域非均衡态势主要体现为监管机构与政府部门权责分布发展、各收入层次国家监管机构间协调与配合以及各国区域合作发展、自律机制发展、金融监管手段和方式发展等方面的非均衡。东盟国家要加强金融监管的区域合作,应加强区域内不同发展层次国家间金融监管主体的国际合作;加强和完善区域经济金融领域的信息共享和监控;加快区域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重视区域金融监管人才交流、互动和共享,等等。  相似文献   
406.
文章基于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运用中国1978-200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实证分析了城乡金融非均衡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城乡金融非均衡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金融发展规模非均衡和效率非均衡都在一定程度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文章以此为依据,从金融发展的视角提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07.
一流学科作为世界一流大学发展的支撑,是“双一流”建设的关键。在新时期“双一流”政策实施背景下,国家意图以重点投入、竞争分配的非均衡政策来实现部分学科的优先发展,但却使得我国学科建设总体上呈现出了不均衡发展的状态。当前,非均衡发展成为一流学科建设的主导逻辑,深刻影响和形塑着学科的建设过程和形态,其逻辑的局限性以及非均衡政策工具本身的缺陷导致了资源配置与学科发展动力的失衡、评价机制与学科内在目标的失衡、等级排序与学科应有定位的失衡等问题。协调发展理论认为,推进“非均衡”与“均衡”的协调发展是一流学科建设的必然归宿。应通过建立新型公共财政体制、构建中国特色学科评价机制和创建科学合理的分类体系,来推进一流学科建设的整体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08.
在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众多经济学思想流派中,厉以宁是所有制改革派的代表人物,他在西方经济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学、经济改革理论、比较经济史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诣,形成独特而系统的思想体系,对中国经济学的理论创新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厉以宁的经济思想主要包括非均衡理论、政府调节和市场调节、所有制改革优先论、体制—目标—人的经济学研究范式、经济转型和经济发展、道德调节和效率双重基础论以及外国经济史研究等七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