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64篇
  免费   273篇
  国内免费   59篇
管理学   335篇
劳动科学   27篇
民族学   542篇
人才学   317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2927篇
理论方法论   470篇
综合类   7081篇
社会学   1172篇
统计学   20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265篇
  2022年   112篇
  2021年   217篇
  2020年   246篇
  2019年   199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263篇
  2016年   309篇
  2015年   446篇
  2014年   786篇
  2013年   742篇
  2012年   837篇
  2011年   885篇
  2010年   881篇
  2009年   834篇
  2008年   1018篇
  2007年   766篇
  2006年   651篇
  2005年   613篇
  2004年   567篇
  2003年   441篇
  2002年   481篇
  2001年   378篇
  2000年   270篇
  1999年   163篇
  1998年   105篇
  1997年   83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991.
蔡元培倾心美学,并积极投身美育实践,其理论建树和实践探索具有当代性。这种当代性突出表现在他运用当代思维范式,创造性地借用西方美学思想,对传统资源进行深入发掘,提倡一种当代形态的美学;同时立基于现代社会生活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开展了建设性的美育实践。本文重点探讨了蔡元培美学选择和美育实践的当代性。  相似文献   
992.
宋明思想大潮中的泰州学派美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明理学从程朱理学到陆王心学再到泰州学派,经历了从"理本论"到"心本论"再到"身本论"的转变。泰州学派的崛起,既对王阳明心学起到传播推广的作用,又导致了王阳明心学的最终解体。泰州学派的开山始祖王艮的学说思想大多取源于王阳明心学并有新的发挥,凸显了一种平民性、民间性的价值取向。王艮的美学思想贯穿着平民主义精神,进而铸成一种平民主义美学。而王艮诸弟子之学理正是王艮平民主义美学的逻辑发展,这就是:一旦承认人的天性的合理性,也就得承认"人欲"的合理性;一旦承认"性"、"理"一体的本体性,也就得承认"人欲"的本体性。就此而言,明中叶以后波澜壮阔的启蒙文艺思潮中蔚成风气的平民化审美倾向和审美趣味,分明是王艮倡导的平民主义美学的一种必然延伸。  相似文献   
993.
马克思恩格斯文论具有零散性的形态特征。较之其他方面专著,马恩在文艺论述中更多使用当时已有的先进概念来表达自己的观点。马恩文论的重要概念“莎士比亚化”与“席勒式”便体现了这一特征。“莎士比亚化”以往皆作现实主义解,而其中所积淀的黑格尔美学精华这一重要层面却完全被忽略。对“莎士比亚化”的整个诠解过程同时也是对马恩文论一种新的诠释原则的论证过程。该原则的确立,对于开掘马恩文论的诠释空间,满足当前和未来的语境要求,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994.
普遍意识:中国美学自我超越的关键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遍意识缺乏是当前中国美学史研究之突出局限。当代中国美学需走出本民族文化特色守护神角色 ,以人类文化共性为立足点。超越中华审美精神个性 ,以中华审美特殊性材料研究人类审美共同性问题之普遍意识是新世纪中国美学史研究自我超越、深化的关键环节。中国古代有着深厚的自然审美、工艺审美和生活审美传统 ,此正为西方美学之弱项 ,深入、系统地研究此三大传统 ,将大有益于中国美学史和美学基础理论研究 ,亦大有益于当代中国的精神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995.
从 1990年以来我国西方马克思主义 (以下简称“西马”)美学研究历程的回溯可以看出 ,我国西马美学研究所关注的四大论域 ,即文化批判主题、审美与政治问题、美学基本理论问题及在对比中提炼本土理论课题。西马美学研究法在“译介复述———人头式评述———分析阐述———比较式论述”不同研究环节有不同选择 ,自觉的方法意识主要体现在后两个环节。在对西马美学学术转向的关注中 ,国内的美学研究也受其影响萌生自身理论研究的转向性发展  相似文献   
996.
文学研究的发展态势与文学实践的生命之旅遥相呼应 ,在文学研究中人们也强调引进生命意识和生命活动视角 ,将文学置于生命美学的图景中进行审视和阐释 ,将对生命意识的考察上升到美学的层次 ,建构文学的生命观或生命文学观。理论和实践的共振共鸣 ,将文学活动引向深入 ,使文学的生命意识和生命美学观念犹如一道行走的风景 ,在开放、多元的发展变化中昭示着文学的行进和存在  相似文献   
997.
卢文超 《学术研究》2022,(5):152-162+178
文艺复兴以来,西方绘画确立了师法雕塑的原则,是否具有雕塑性成为绘画成败的关键因素。随着浪漫主义思潮的兴起,西方绘画不再师法雕塑,转而师法音乐。这在不少画家的作品中都有所体现。绘画不再追求对外在自然的如实复制,而是追求对内在情感的真切表达,音乐成为新的师法对象。西方绘画发生了从雕塑性到音乐性的精神变迁。中国绘画自古以来具有音乐精神,近代在西学东渐背景下转而师法雕塑。中西绘画精神发生了互转,此种现象值得回顾与反思。从跨媒介视角审视该问题,不仅对我们建构艺术史有所帮助,而且对改进艺术教育也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998.
自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学理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中艺术作品本体论在新的美学理论中尤为突出。艺术作品本体论的核心问题是:艺术作品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实体?不过,当代美学只是提出了问题,并没有解决问题。艺术作品的实体问题,迫使我们开放传统的本体论范畴系统,以便接受存在于西方形上学标准二分的框架之间的实体。与西方标准二分的框架不同,中国传统形上学中存在一种三分的范畴系统,在新现象学中也可以发现这种三分的范畴系统。新现象学中的气氛的本体论地位,与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意境的本体论地位类似,它们都存在于主客体之间,因此很好地把握住了艺术作品的本体论特征。  相似文献   
999.
延安“鲁艺”的新型音乐体裁为“红色经典”音乐提供了技术积累,民间音乐研究开拓了“红色经典”音乐创作的新模式,毛泽东《讲话》精神为“红色经典”音乐指引了创作方向,专业的创作队伍为“红色经典”音乐提供了人才储备。延安“鲁艺”音乐在推动新中国音乐事业发展的同时,奠定了中国“红色经典”音乐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00.
从人类社会步入近代以来,人口和财富就成为权力治理最重要的目标。因此,无论是资本的累积还是权力的增长,都与人口的因素密不可分,并且这三者也是相辅相成的。在人口与权力、资本的问题上,马克思和福柯都提供了各具特色的分析。马克思侧重于从宏观权力的角度分析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对人口进行的剥削,而福柯则将目光集中在微观权力通过人口中的个体进行规训从而达到资本累积的过程。马克思认为通过阶级斗争和消除私有制的方式能最终解放人、使人摆脱异化状态,而福柯则发展出了一种关怀自身的生存美学策略,借以对抗权力的规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