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4篇
丛书文集   15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17篇
社会学   5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本文从探讨陈名夏入清后的仕途升降及最后结局着眼 ,揭示清初皇帝集权与满洲贵族集体议政制度的矛盾 ,重点分析顺治皇帝利用汉官力量恢复明朝旧制的动机及改制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2.
曹保明 《社区》2008,(20):36-37
在东北流传着这样一条谚语:人帮人。亲上亲。这是东北重要的地域文化的一个总结,而这恰恰是闯关东人留下的性格形态的基础。 清顺治年间,逐渐强大起来的东北满族入主中原,统一中国,建立大清。从而把东北作为它的发祥地保护起来。这样中国出了个“关里”和“关外”的概念,但是,到了道光和咸丰年年。  相似文献   
43.
《敕住善果旅庵月和尚奏对录》顺治康熙间刻本,当为《嘉兴藏》本,不见于传世《嘉兴藏》,应是遭到雍正、乾隆之禁毁,今仅存国图藏孤本。《敕住善果旅庵月和尚奏对录》载顺治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七日顺治皇帝对旅庵和尚所说发愿早日正式出家,旅庵劝说不要舍弃皇位出家为僧,顺治回答“恐朕未能若此”;顺治十八年四月十七日景山顺治梓宫火化时旅庵恭述两偈,言顺治因彻悟而决定舍弃皇位出家,火化只不过是烧了个空梓宫而已,顺治应不会违背速脱帝王家的出家誓愿;均足以弥补玉林琇、木陈忞、 溪森诸禅师语录、年谱相关记载之不足,是有关顺治出家史事之有力旁证,迄今未见学者述及。  相似文献   
44.
春阳 《今日辽宁》2012,(6):118-119
桓仁的山美水美,其实,桓仁的人更美。历史上,那位传说中让顺治皇帝为之放弃王位出家为僧的董鄂妃,就是一位来自桓仁的美女。相信去过桓仁的朋友都曾在桓仁的大雅河里玩过漂流,但是你也许不知道,大雅可的上游有一个支流叫黛龙江,黛龙江在古代叫冬古河,而冬古河的另一个名字叫栋鄂河。明正统五年(1440),一群被后  相似文献   
45.
顺治年间,面临统一全国的战争形势,清沿袭明朝的做法,在西北继续推行茶马互市。这在确保战争需要、协调民族关系以及稳定西北政治形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6.
董仲舒在论证君权神授,以确保帝王权力至高无上的同时,为避免皇权的过分膨胀阻碍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还提出了限制王权的灾异谴告说。天人感应理论把上天发生灾异现象与人君有过失行为联系起来,通过灾异示警,迫使统治者省察自身、广开言路;而臣子也会借此对皇帝的某些不当行为,以及当时亟待解决却一直悬而未决的一些具体问题提出谏言。通过顺治朝灾异发生时君臣的举动,就可以看出帝王因灾异下诏求言和臣工因灾异进言已成为谏议制度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47.
明清鼎革之际,地处西北边陲的甘宁青地区社会动乱不已,各种势力竟相争夺对这一地区的统治权。顺治二年至十一年,甘宁青地区隶属清陕西三边总督孟乔芳辖制,其在甘宁青地区的军事、吏治、民族政策等方面均有所施政。对孟乔芳督抚期间在甘宁青地区施政措施的研究,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顺治朝清廷经略甘宁青地区的整体情况。  相似文献   
48.
岱清 《领导文萃》2015,(7):93-96
王跃文的《大清相国》一书用"几近完人"形容陈廷敬,康熙对他的评价是"可称全人"。从御史台到巡视制度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刚刚中举的陈廷敬就赶上朝廷举行会试。科举史上,参加会试几十年依然落榜的多如牛毛,但陈廷敬第一次会试就中了进士,从此踏入仕途。当时,陈廷敬的名字还是"陈敬",由于与别人同名,朝廷就给他加上"廷"字,改名陈廷敬。  相似文献   
49.
文章通过对比满、蒙、汉文历史档案文献,认为《大清世祖章皇帝实录》(卷3)顺治元年正月己亥(十日)条所记当为“顺治元年(1644年)正月十五日”文书的误解,添加的“达赖喇嘛”字样,是清朝修史者异想天开杜撰的结果。五世达赖喇嘛应邀觐见,说明藏区政教界对新兴的大清政权的高度重视。清朝频繁遣使藏区及达赖喇嘛等屡屡遣使清朝,表明双方都渴望建立一种稳固的相互依存的关系。达赖喇嘛要求变更会晤地点以及提前辞行,并非出于“达赖喇嘛长时观望不决”,而是出于他个人及其随从等健康方面的考虑。  相似文献   
50.
鱼鳞册是记录农田清丈、经理田土的一种土地账册。鱼鳞册以都图字号为单位编制,所列土名、原额、见业(户主)、田地四至、新丈额等项,并绘田地形状图。因其图状若鱼鳞,故得名。明清两朝通过编制鱼鳞册等赋役文书,将全国的土地牢牢控制在国家手中,为赋税的征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