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47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55篇
社会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通过回顾法国大革命中的雅各宾派专政,来解析早期资产阶级政权组织形式。文章运用多头政体理论来阐述雅各宾派的兴起、发展到走向分裂的过程。研究表明雅各宾派专政初期已经具备了多头政体的特征,且形成了暂时稳定的执政联盟。然而,资产阶级各派执政理念上的差异导致了权力混乱和政治无序,且引发了严重的内忧外患,从而使联盟走向分裂。  相似文献   
12.
近代股票与公债在天津的发行始于清末.民国时期,天津市场上出现了股票交易的兼营或专营中介--股票交通事务所等.1914年,农商部即批准在天津开办证券交易所.1918年,天津证券交易所成立.到1921年,天津证券粮食花纱皮毛交易所开业,但次年即停业.天津证券市场在此发轫时期,"交易所时代"的到来并不是建立在证券交易较为发达的基础上,也未经由上海证券市场上曾出现过的集中交易的"公会时代",因此犹如昙花一现.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重要的政治经济组织,同业公会与工会在近现代社会发展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制度变迁角度梳理出同业公会从旧式行会到雇主组织的变化以及建国前后工会状况的改变,对于理解今天的劳动关系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4.
上海银行公会与近代中国银行信用制度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成林 《浙江学刊》2007,3(4):59-65
抗战前,上海银行公会十分重视银行信用制度的建设,不仅采取各种措施促进会员银行稳健经营,增强会员银行的信用意识,而且创建了一系列信用机构和信用工具,并在同业之间构建了一个信任与合作的平台,有力地提升了华商银行业的竞争力,对促进近代中国社会信用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彭剑 《天府新论》2006,2(6):114-116
关于中国最后一个王朝清王朝灭亡的原因,学术界已经做了非常多的探讨,本文则试图分析一下清季预备立宪中表面上宣称要取法列邦而实际上却步趋日本的做法对清廷灭亡的影响,敬请方家指正。(一)中国自秦至清,历代都是君主专制,立宪政治对中国而言,是一种舶来品,要将中国改造成立宪  相似文献   
16.
17.
预备立宪是清政府面临国内外压力下所采取的积极行动.晚清政治格局的变化使地方精英成为推动预备立宪开启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江苏地方精英在江苏咨议局的筹备、选举和开办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全国和地方的政治现代化进程.当选江苏咨议局议员的人尽为地方各界精英,他们在本省内进行了地方的政治和社会革新,并发起了全国的开国会请愿运动.在这一时期,由于清廷一系列铸成大错的举措,得罪了地方精英及其背后的支持力量,最终促使其转向支持革命,结束了清廷的统治.  相似文献   
18.
<申报>作为局外旁观者,充分关注长沙抢米风潮之前因后果,以及事变过程中复杂的官绅关系,其相关报道并非就事论事,而是借此发挥其舆论功能,极力为宪政作舆论鼓吹.<申报>最后归结以速开国会为解决民变问题的根本主张,恰与当时立宪派发动的方兴未艾的国会请愿潮流相一致.这正是<申报>的舆论取向与宪政改革的时代精神相契合的一面.  相似文献   
19.
依据1934年至1940年荷属印尼万隆华侨公会出版的《华侨月刊》,试图对世界经济危机和中国进入抗战这一时代背景下该社团的日常活动进行细致考察。通过对共计59期《华侨月刊》的爬梳,可将万隆华侨公会的日常活动归纳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促进华侨经营事业的发展;服务华侨日常生活;致力于提高华侨素质;支援祖国抗战和救灾。华侨公会的日常活动深刻折射出经济危机和中国抗战背景下华侨社会的迫切需求,南洋华侨与居住地政府、南洋华侨与中国政府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在1908年的国会请愿中,国会期成会是极为重要的一极。该会由预备立宪公会等四大立宪团体联合发起成立,以作为各省国会请愿的总机构。其出现,标志着海内外重要的立宪势力自清季预备立宪以来首次实现大规模的合作。尽管最后迫使清廷宣布九年预备立宪,但是他们的政治目标远未实现,同时也付出惨重的代价。通过厘清国会期成会的前因后果,大体可以得出以下认识:作为国会期成会组织者的预备立宪公会等四团体在此次国会请愿中扮演组织领导的角色,可惜由于这些团体容易遭到打击摧残,从而致使整个国会请愿迅速土崩瓦解,为后来的请愿者留下深刻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