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0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1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57篇
社会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唐寅诗歌中有不少佳作真切地表达了他的人生体验、生活感受和高逸情怀,且以传统面貌出现,极好地继承了唐宋优秀诗歌的风神情韵,又不像前后七子一样停留于形貌的模仿.这类作品足以使他跻身于明诗名家之列.他有些抒怀寄意之作却过于浅俗、世俗乃至俚俗,为他的诗名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倪瓒题画诗具有冲淡之美,这种冲淡之美在他的题画诗里表现在诗人对“无我之境”的塑造,诗人对自身宁静的心灵、闲适的心态的描摹和诗歌意象的选择上。形成这种冲淡之美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与其自身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以及受佛教、道家文化的影响;二是社会文化心理与文人心态对诗人创作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史宏云 《晋阳学刊》2012,(4):140-141
"意象"一词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个重要概念.所谓意象,是指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意象是一个个表意的典型物象,是主观之象,是可以感知的,由一个意象或意象群可以构成整体意境. 周积寅论述题画诗:"题画诗之所以出现,乃是诗人见到了画家的画而引发出了诗的感情,因而把画作为诗的题材、对象加以题咏."[1]题画诗是以画作为对象来创造意象,就其内容来讲,因所画题材不同其题画诗内容也不同,山水画题画诗多以写景为主,人物画题画诗以抒情为主,花鸟画题画诗则以状物为主.  相似文献   
14.
2004——2006年全国报刊黄庭坚研究论文索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漫谈黄庭坚题画诗的文艺评论特点/昊畏//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一期2、黄庭坚的画论与禅意/龙延//嘉应学院学报2004年一期3、20世纪的黄庭坚诗歌研究/叶帮义//中国韵文学刊2004年一期4、宋代诗学批评视野中的黄庭坚论/邱美琼.胡建次//九江师专学报2004年二期5、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评钱志熙《黄庭坚诗学体系研究》/张丽华//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三期6、黄庭坚“心”意象中的儒与禅/咎红霞//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三期7、金末元初文人论黄庭坚/高桥幸吉//民族文学研究2004年三期8、…  相似文献   
15.
宋朝在多方面是“中国历史上最令人激动的时代”。经济高度发展,社会相对稳定。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宋代的文学艺术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盛局面。作为独特的艺术形式——嗵画诗词也得到了空前发展,其数量之多,不仅超过前几代的总和,而且在以后历朝中也位居前列。本文从诗歌、绘画、书法等多方面论述了宋代题画诗词勃兴的原因及其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6.
范成大是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其题画诗作内涵丰富,既表现了他心忧国事、怀念故土的爱国情结,也包含了对平生遭际、自我人生的喟叹与思考,同时还有对田园风光的吟咏以及对画家画作的品评。他的题画诗追求写实,摹写精微,善用典故,巧妙运用了譬喻、通感等多种艺术手法,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7.
王寂题画诗析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寂题画诗现存28题44首,其中关于一些金源画家、收藏家的信息,对研究金源绘事有文献价值,让人们了解金源诗人与画家之间的关系;其题画诗题咏的金源绘画,显示出金源绘画与诗歌有共同的隐逸倾向,还透露出画与诗在审美对象选择上具有的民间特色与民族特色;从诗人如何处理绘画这一对象,以及在处理绘画主题上表现出的诗歌表达能力,可以确立王寂在金源诗歌史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走向市场、公开卖画是扬州八怪的一大特点,从他们的题画诗中,可以窥得个中原由,也可以看到市场对他们题画诗的内容以及语言风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20.
题画诗的作者往往从多种角度营构艺术形象,以丰富画面的审美蕴涵。题画诗由艺术的审美活动进一步深入到对人生哲理的探索与对艺术真昧的追求,字里行间时时闪烁着艺术与哲理的智慧之光。诗画各以自身为审美主体,又各以对方为审美客体,主体观照客体,同时又通过客体观照自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