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0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1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57篇
社会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31.
由题画诗透视中国文人画家的人格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文人画家具有中国传统文人的双重人格特征 ,即道以自认的使命感与恣情任性的个性品质 ,同时又兼有艺术家独具的个性与品格。他们追求精神上的自我超越与自由 ,因而也使中国绘画进入了一种超逸之境。文人画家的自我超越源自他们精神上的超凡脱俗之气概 ,这气概外溢成他们多彩的人格风范。它包括文人画家们的举世高标、愤世嫉俗、闲逸恣情、自洁自爱等人格类型。这些人格的突出表现说明这样一个事实 :即文人画家首先是人格自立、自主、自由的人 ,其次才是艺术家  相似文献   
32.
题画诗是我国古典诗歌园圃中的奇葩,它是我国绘画艺术的共生物,伴随着绘画艺术的发展繁荣而发展繁荣。狭义的题画诗是指题写在画幅上的诗,因之它又与书法艺术密切相关;诗、画、书法处于同一个物质载体,便成为一个完整的艺术品。由于我国传统绘画的技法和材料极为独特,  相似文献   
33.
张然 《学习与探索》2007,(3):201-203
元末明初画家王蒙的《听雨楼图》引出了几十位诗人的题咏,他们的人生经历各异,或官场失意,或寄情山水,或以身殉国,用不同的心态诠释着"听雨"的意境,"雨"这一意象也在传承中不断改变其中的意蕴。由于以书画形式的实物作载体,《听雨楼图》题跋者之间的思想感情更易引起共鸣。后代的收藏者却只将其视作名人墨宝,并未理解"听雨"一词在诗卷中表达的真正含义。  相似文献   
34.
35.
2014年第2期《随笔》刊有《读郭睿先生<墨守我心书画展>的悬想》一文,文中对启功的画、书、诗多有称赞:"正因为有这样的三绝, 启功老师的题画诗多到可以褒为一集 《启功题画诗墨迹选》,成荦荦大端. " 其中的 "褒为一集",笔者不太明白,翻阅词典后发现,原来是"裒为一集"之误.  相似文献   
36.
苏轼最早有意识地将诗与画结合成有机的整体。他的题画诗表达了对社会重大问题的观点以及对文艺问题的真知灼见,在艺术表现上有许多可供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37.
文章结合史料对杜甫题画诗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如曹霸“丹青不知老将至 ,富贵于我如浮云”、“屡貌寻常行路人”问题、“肥”与“瘦”、“骨”与“肉”、“好奇古”问题、咏地图诗问题及韦偃、王宰的“手快”问题等进行了辨析 ,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38.
从二苏题画诗看元祐文人心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文人题画诗于北宋元时期创作颇盛。以二苏为文学宗主的元文人在对艺术的审美体验中表现出强烈的“自寓”倾向 ,反映出在党争的时代背景下 ,元文人对个体精神自由的追求和党争前途的担忧 ,而这一点正是元文人在进行题画诗创作时的主要心态。  相似文献   
39.
上海博物馆于2010年9~11月曾举办《千年丹青——日本、中国藏唐宋元绘画珍品展》,其中一幅画上有两首宋人题画诗,为《全宋诗》和《全宋诗订补》未收之作,特辑补于下。胡舜臣《送郝玄明使秦》(题目为笔者所拟)诗云:丛桂方招隐,君犹赋远游。青枫初试绛,白露正  相似文献   
40.
清初“四王”是清代题画诗流变史上一个重要的题画群体。相同的社会文化环境、画学背景以及相似的人生境遇和处世态度,使这个题画群体的创作在主题取向上呈现出一些共同的特征:抒发易代之痛,表达厌宦之情,享受田园之乐,映衬风雅之致,宣扬绘画理念。较之前代题画诗尤其是画家题画诗,“四王”题画诗以其强势的实指性或者说丰富的思想性,牢牢占据了诗画关系的主导地位,使得画作必须依靠诗歌才能获得完整的意义。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诗为画余”的传统观念,强化了题画诗的表现机制和思想深度,同时也拓宽了绘画的抒情渠道和精神内涵,为后来小四王画派、扬州画派,甚至是近代以来的许多画派都树立了较好的题画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