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16篇
  免费   483篇
  国内免费   124篇
管理学   1675篇
劳动科学   56篇
民族学   1314篇
人才学   446篇
人口学   47篇
丛书文集   5592篇
理论方法论   1065篇
综合类   11299篇
社会学   1902篇
统计学   227篇
  2024年   108篇
  2023年   458篇
  2022年   199篇
  2021年   390篇
  2020年   482篇
  2019年   422篇
  2018年   204篇
  2017年   436篇
  2016年   544篇
  2015年   834篇
  2014年   1603篇
  2013年   1283篇
  2012年   1531篇
  2011年   1714篇
  2010年   1522篇
  2009年   1575篇
  2008年   2033篇
  2007年   1453篇
  2006年   1214篇
  2005年   1166篇
  2004年   943篇
  2003年   836篇
  2002年   729篇
  2001年   648篇
  2000年   515篇
  1999年   241篇
  1998年   151篇
  1997年   106篇
  1996年   82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现在一谈全球化,人们往往会马上想到西方文化的“入侵”,而多元化则成了抵御西方文化“入侵”的挡箭牌。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多元化?怎样做到多元化?如何利用多元化去实现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竞争力?文化多元化:美国的特征随着印刷术、航海技术、国际贸易、通讯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出现和发展,航海家、商人、军人、宗教人士和技术人  相似文献   
92.
修辞学研究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不同的民族由于生活环境和生产方式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和民族个性,它们以语言为载体,投射到修辞活动中映现出了不同的民族修辞意识和修辞态度。对比它们可以发现修辞活动的民族性及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93.
金薇:从你的解释来看,对《论语》里的某些话,是不是不忠于原典也可以有很好的解释?薛涌:哈哈,你是否还觉得我主张不忠实原典呢?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带着自己的关怀和时代的目的读《论语》。但是,解释《论语》就必须忠于原文。不想忠于原文你还读什么?有话自己说就行了?问题是,什么才叫忠于原文?  相似文献   
94.
方芝燕 《理论界》2008,(2):147-148
近年来,通信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新媒介文学的产生。在与传统文学争夺文学市场的过程中,以网络文学、手机文学为代表的新媒介文学风头正健。它以互动性和主体性挑战传统文学,并在与传统文学的博弈中逐渐形成合谋姿态。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学院文学又当以何种姿态自处呢?在看到新媒介文学显露出来的诸如批评与鉴赏的无序、对主题的无限偏离等问题,传统文学更有着规范与有序的突出优势。如何才能做到两者的转化或是合谋则是一个远未结束、尚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5.
无论是"时装周"还是"桃花节",部是创意经济的表现。不管是"超女"现象还是"易中天"走红,部是以媒介为桥梁将创意经济与文化产业有效结合。均可构成文化创意产业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6.
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被恶意运用,使当代的恐怖主义活动变得更加复杂多样和令人恐慌.掌握和使用高科技的超级恐怖主义组织的确存在,但对于一般恐怖分子而言,高科技的运用还不大现实.多数情况下,都是传统通用科技引导着普通的恐怖主义活动.恐怖活动与传统通用科技相伴发展的历史事实,表明传统通用科技对恐怖主义与反击恐怖主义双重力量扩张所起的作用,具体体现在武器技术、交通运输和通信技术的应用等方面.科学技术既是恐怖主义盛行的因素,也是恐怖主义的克星,运用高科技手段反击恐怖主义也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7.
网络文学自20世纪90年代诞生以来,在促进文学回归、文学大众化和文学反馈机制形成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同时,网络文学也存在着诸如审美与非审美、功利与非功利等诸多矛盾。我们期待网络文学正视矛盾,解决问题,与传统文学建立互学互补、共存共荣的和谐关系,在新世纪和谐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8.
中国古代伦理道德思想是多元的。统治阶级为“大一统”的政治需要,把道德教化看成是为政治国的基本手段,并最终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道德教化系统。道德教化系统呈现出双系统特色,即显性道德教化推行系统和潜性道德教化推行系统。传统伦理道德的这种传播方式使道德思想大行于整个封建社会,成为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指南,也为我们现代德育思想的传播提供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99.
"求真"与"求美"是闻一多古典诗学批评的两个重要尺度,"求真"是继承了中国传统诗学的要素,而"求美"则是吸收了西方唯美主义的因子。闻一多从中国诗歌产生的源头论证了"诗缘情"一说的合理性,认为诗歌的本质在于抒诗人之真性情。但他又不囿于旧说,而是借鉴了西方唯美主义的学说,十分重视诗歌的形式美。另外,在诗学批评的方法上,他不仅运用了传统的训诂考据的方法,还引进了西方当时流行的文化学批评的方法。他力图通过还原古代诗歌产生的特定的社会环境,从产生文学艺术的生活场景来对文学艺术进行文学本体性研究。  相似文献   
100.
维特根斯坦在其著述中,没有一处提到过笛卡儿。但他清醒地意识到,其反对和批判的是哲学中的某个思潮、某种哲学,即笛卡儿式传统。突破笛卡儿式传统是维特根斯坦哲学工作的内在动力。笛卡儿式传统的主要特征是,天赋观念、理智至上的立场以及身心二元论和数学化、理性独立化的哲学方法。维特根斯坦的突破性贡献是。他把哲学看作是一种活动,而不是理论体系;通过私人语言论证,试图在行为主义和内省主义之间开辟一条中间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