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1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54篇
人才学   9篇
丛书文集   143篇
理论方法论   41篇
综合类   337篇
社会学   47篇
统计学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
土默川一带蒙古族居民,因长期与汉、满、回等民族杂居,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俗习惯。既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又表现出顽强的、难以消失的自我特色。妇女服饰衣着的变化,反映着社会的盛衰,婚嫁及育儿习俗,则有历史故迹的存遗;不同形式的葬仪,反映了人们对死者的美好愿望;居住习俗则与地理及气候等自然环境相关。饮食习俗和体育文化生活,也具有极鲜明的草原特色。  相似文献   
12.
施立学 《人才瞭望》2014,(12):62-62
满族的文化风俗,千百年来融入东北许多民族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宗教礼仪及游艺、竞技中。显性的满语运用与教学,有黑龙江省富裕县三家子和新疆察布察尔及各地大大小小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的满语学习班。隐性的满语除刻印于千千万万东北的山川村落,成了满语地名外,相当一部分。  相似文献   
13.
社会变迁带动了文化的变迁,这种变迁因社会环境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特点。在移民搬迁中,由于人口的流动导致乡土社会中的互助基础渐趋薄弱,移民搬迁与农村空心化共同构筑了传统风俗文化维系的双重困境。在此背景下,作为常规行动的传统丧葬仪式发生了改变,丧葬的紧迫性、公共性催生了刚性的市场需求,多重因素相互交织产生了非常规行动——"仪式经济"。这种非常规行动通过例行化的逻辑产生新的风俗,从而完成了常规行动与非常规行动的交替过程,实现了传统风俗到新风俗的文化变迁。  相似文献   
14.
敦煌写本《太子成道经》所描写的净饭王夫妇求子情景,是文学作品中少见的求子题材的表现。从敦煌文学文本解读角度去深度挖掘其中所流露出来的敦煌地区的求子风俗,在求子时间、地点、所祭拜神灵、祭物、预测胎儿性别、重男嗣观念等方面,敦煌和中原地区存在异同,这既与传统文化对敦煌地区的影响有关,亦彰显出敦煌地区本身浓郁的地域、佛教色彩。  相似文献   
15.
正离攀枝花会战总指挥部不远的云南境内,有一个小集镇名叫仁和镇,三线建设大军开进大山里来之前,是这里最大的一个乡镇。正是这样的一个小镇,由于紧邻着川滇两省的交通要道,因此来往的马帮终年不断。这些马帮为这偏远的大山带来了布匹和食盐,同时也将这里的兽皮与特产运往云南和四川。仁和这条小街在当地也就很有了名气,是当地公社(乡)的所在地,小街上住着不少当地的干部。  相似文献   
16.
谭恩美是当代华裔美国作家的代表性人物之一.谭恩美的4部小说<灶神之妻>、<灵感女孩>、<接骨师之女>和<沉没之鱼>向读者呈现了一幅幅充满异域特色的画卷,从幽灵意识、异域风俗、民间传说等方面探讨其中体现的异质文化,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解读其作品,启示人们以开放、平等的心态对待异质文化,尊重文化的多元共存,促进人类文化生态的自然发展.  相似文献   
17.
绛州鼓乐是新绛县最具代表地域性的民俗活动之一,素有“地动山摇”、“闻声十里”之誉。2006年6月被列为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不仅乐种丰富,而且历史悠久,在当地的民俗民事活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这一具有地方特色的锣鼓乐的产生、发展作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南都学坛》2013,(5):6-13
东汉顺帝汉安元年的"八使"巡行郡国事件,是研究汉代"风俗使"制度时不可多得的个案。"八使"出巡,是在当时吏治松弛、监察制度濒于失效的背景下出台的。良好的儒学修养、丰富的从政经验、清正耿直的个人品性、忠公无畏的职业操守以及由此形成的个人威望,是入选"八使"的重要条件。为便于履行使命,顺帝授予"八使"光禄大夫头衔和举劾地方官吏的特权。"八使"在"劾奏贪猾"方面的表现引人注目,其吏治整顿效果不容忽视。"风俗使"出巡郡国虽为"善政",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困难。担任皇帝特使的经历,对"风俗使"个人的命运、前途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日本学术界拔牙风俗的研究进行较详细的论述 ,认为其特点为 :学术界参与研究和探讨这一风俗的学者很多 ,许多是著名的学者 ;日本对拔牙的研究范围较广 ,不仅研究拔牙风俗的类型、拔牙年龄、拔牙的目的和意义、拔牙与性别的关系等 ,还研究亚洲的中国大陆、台湾、韩国、西伯利亚和大洋洲各地及美洲等地的拔牙风俗 ;拔牙研究深而细 ,把拔牙与广西民族的来源与形成、史前日本的居住方式、婚姻关系等现象联系起来研究。日本学术界对拔牙风俗的研究热情不减、研究延续不断。文章对较有影响的学者的研究逐个进行了介绍。此外 ,对中国学术界拔牙风俗研究也进行了概况性的介绍  相似文献   
20.
民国的风俗变革与变革风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时期是时代大发展、社会大变革的时期 ,风俗的演进也进入到转型的阶段。风俗的全面变革促使了一系列变革风俗的产生。文章论述了当时风俗文化演进的三种趋势———对人的尊重、对迷信的涤荡以及政治因素的渗入 ,是民国风俗步入现代化进程的显著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