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1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54篇
人才学   9篇
丛书文集   143篇
理论方法论   41篇
综合类   336篇
社会学   47篇
统计学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01.
《简爱》以其独特的视角揭示了19世纪英国婚姻制度存在的弊病,对当时的婚姻制度提出了质疑,并由此提出自己的爱情婚姻观。了解了19世纪英国的基督教婚姻制度(包括结婚和离婚制度),就对更好地解读《简爱》这部小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2.
文章对369部广东县志的风俗门目进行统计分析和研究。首先分析了广东县志风俗门目载述概况;其次对广东县志风俗门目设置进行统计分析。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广东县志旧志的风俗门目的特征是载述范围广、载述门目众多、门目名称大量存在同义词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3.
陈志卫 《社区》2012,(5):47
贺年卡也称"拜年帖",是春节和元旦投递送人的一种名片。通常新春期间,人们喜欢互赠贺年卡,以联络情感,增进友谊,恭贺新禧。旧时元旦,拜年人多,来不及会晤,常留下一名片。后来成为风俗,特制带吉祥字样的红贴,互相投送。兔欢龙翔新年到,许多同事、友人都寄来了贺年卡。按常理,我也要写寄一批,可突然看得有点乏味了,有的贺年卡是打印的,大概是单位统一办的。  相似文献   
104.
江苏省赣榆县董小娟的父亲董成山,与董成文是亲兄弟。1995年,董小娟的父亲董成山病故,因董小娟没有兄弟,经商议,由董成文的儿子董小飞,按农村风俗为董成山披麻戴孝摔老盆。董成文回忆说,当时董小娟的母亲称:“谁摔老盆房子就归谁。”2008年4月29日,董小娟的母亲病故,经商议,仍由董小飞为其披麻戴孝摔老盆。  相似文献   
105.
1957年在晋宁石寨山出土了"滇王印",证实了古代"滇国"的存在,古滇国的青铜器种类十分繁杂,具有浓烈的地方色彩,"滇"本身就是一个神秘的古国,其艺术的生动真实常常唤起一种经历的记忆与想象。给予我们美的享受。古滇青铜雕刻与图饰的题材内容非常广泛,充满了生活气息。生活实践,是古滇国青铜器艺术生动大胆的表现力、强悍灵动风格的基础。在古滇国青铜器中,雕刻图饰与器物是融为一体的,是古滇青铜艺术特有的构成形式。古滇国青铜器的艺术风格是非常写实的,布局上,疏密节奏的安排赋予韵律感与装饰美。  相似文献   
106.
薛峰 《东西南北》2010,(5):36-36
作为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以小说名世,至今,各种版本和各种文字的作品,已经出了150多种。但他被更多的人熟知,是因为他的民间艺术抢救工作者的身份。多年以来,冯骥才潜心研究民间艺术、地方风俗,致力于城市保护和民间文化遗产抢救。  相似文献   
107.
在唐代乡村社会,居民生活总是与各种祭祀活动和神灵崇拜紧密相连.这种祭祀目的的功利性,是社会生产力低下的反映.后世乡村社会举办的祭祀活动都与这种文化积淀有深厚的渊源关系,并在某种程度上传承着这种富有农耕特色的祭祀文化.从唐代开始流行的人物信仰和行业神崇拜,都体现了农耕生活的重要性,而且,现代社会生活中依然可以追寻农耕文化存在的踪迹,成为农历节日庆典.尤其是唐代商贸、娱乐和祭祀同时开展的民间活动,对中国传统乡村集市和城镇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08.
《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是以蛇女故事为题材原型的诸多文艺作品中的佼佼者,其对南宋时期江浙一带自然风貌、民俗风情以及市井生活的刻画细腻传神,具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9.
风俗是诚信的一个大背景,诚信是风俗的核心内容之一.顾炎武的风俗论指出:风俗关乎人道之存亡;风俗首先在于庙堂之提倡,其次在于乡党之维持;上倡之以名教,下重之以清议,再将此信誉延及于子孙,则可以救法制之偏,以保风俗之醇美,诚信之大昌.在自利的前提下,诚信永远只是相对的,绝对的诚信标准不存在.  相似文献   
110.
“悲”与“乐”是《淮南子》一书的主要论题之一.《淮南子》“悲”、“乐”论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何谓悲,何谓乐,二是如何处理悲、乐之名与悲、乐之实的关系,三是悲、乐与治身、养民的关系.《淮南子》“悲”、“乐”论有一个颇值注意的地方,这就是作者的悲乐观是作为世俗悲乐意识的对立面提出来的,包含着浓重的风俗批判成分.正面说理和风俗批判的结合,使《淮南子》“悲”、“乐”论既有理论的高度和深度,又有现实的针对性、文笔的鲜活性以及愤世嫉俗的情感色彩,表现出相当大的思想活力和文学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