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44篇
社会学   9篇
统计学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中国民族》2008,(6):35-40
灾后重建的过程是漫长的,需要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来指导我们的重建行为。一位灾区的副县长在谈到震后重建问题时呼吁说,汶川大地震后,山川、河谷、地貌都发生了重大改变,当地的人文历史、风土人情更是遭到前所未有的毁坏,原有的公共管理机构也严重受损。因此,灾后重建愈加显得艰难。为此,我们不能为了赶时间而匆忙上阵,应科学谋划、全盘考虑。各方专家甚至包含国外专家,如地质专家、地震专家、建筑专家、规划专家、社科专家。应对灾区的地质状况、重建模式等方面进行多学科系统研讨,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案。唯如此,灾后重建才能让人民放心,才对得起这片土地上劫后余生的各民族同胞,也才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在抗震救灾的关键时刻,本刊特对部分专家学者就此进行了访谈。  相似文献   
72.
匾额、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独有的产物,集教化、启迪、言志、咏物、抒情、娱乐于一体,历来受到国人喜爱。联语的诞生之地成都既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又是一个现代大都会。古往今来,成都这片文化沃土、商贸重地孕育出各种各样的匾额楹联。优美典雅的吟咏匾联装饰着名胜古迹,古色古香的点睛匾联保留于街巷乡镇,招揽顾客的商用匾联悬挂在店堂铺户。总之,作为成都的文化名片,古老的匾联聚积了厚重的古蜀文化,显现出川西平原的风土人情;现代的匾联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焕发出天府之国生机勃勃的现代神韵。批判继承挖掘弘扬成都匾联文化,对于促进成都市旅游经济和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3.
王瀛 《北京纪事》2009,(10):64-67
南锣鼓巷,迄今保存最好的京城古建筑之一——一条800多岁的老街,曾经住过很多达官贵人.社会名流。而今,这里云集着200多户商家,怀旧复古与现代元素相结合,洋溢着深深的北京文化、风土人情气息。  相似文献   
74.
75.
晓虹 《老年世界》2011,(2):35-35
世界上有两个人口超过13亿的大国:中国和印度。 印度人口尽管与中国旗鼓相当,地域上只隔着喜马拉雅山脉,可是,民间的风土人情却与中国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76.
“招夫养夫”婚受偏远封闭环境和经济条件的制约,反映了民间的一种生存选择观念。作为文学审美的“招夫养夫”婚描写,不仅表现了招夫养夫婚的生活事像,而且展示了浓郁的风土人情,塑造了丰富的人物形象,文本中寄寓了丰富复杂的审美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77.
潘火庆 《社区》2014,(32):4-4
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善于读万卷书又勤于行万里路的求学者,心胸开阔、视野拓宽,目睹世间万事万物都是书:竹帛是书、山水是书、玉石是书、虫鱼是书、花鸟是书、风土人情也是书。一般人只博览有字之书,却对这些无字之书视而不读;只听到琴弦之声,却听不见天地弥漫无弦之音。  相似文献   
78.
《竹枝词》 ,本巴渝一带的民歌。唐贞元中 ,诗人刘禹锡“以里歌鄙陋 ,乃依骚人九歌作竹枝新词九章” ,根据原民歌体制改作新词 ,歌咏三峡风光和男女爱情。在刘禹锡和白居易等人的积极影响下 ,后人仿效其体写《竹枝词》的很多 ,且多咏土俗琐事。七言绝句、语言通俗、音调轻快成为其鲜明的形式特征。在保存下来的古《竹枝词》中 ,有大量有关回回先民风土人情的作品 ,并因其民歌风格而使许多丰富的回回生活历史素材得以鲜活再现 ,这为我们探究古代回回生存状态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