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110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140篇
社会学   6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刘祖禹 《中华魂》2017,(10):45-47
对一些人来说,“去意识形态化”是他们执着追求的目标。在他们眼里,似乎人们一沾上意识形态的边边,人们的思想就难免被裹挟、被忽悠,而远离意识形态,人们看待任何事物就会十分公正、公允了。这是一个至为荒唐又十分可笑的命题。自原始氏族社会解体以来,“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名言。  相似文献   
42.
《共产党宣言》在为无产阶级指明消灭资产阶级的革命方向和实践路径的同时,也绘就了未来美好生活的画卷并提出了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思想。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为人民谋幸福始终是党的初心与使命。《共产党宣言》中对美好生活观的阐释内在的包含三重维度:基础维度,要有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与充足的物质生活资料保障;主体维度,要实现以人民为主体的美好生活;目标维度,最终的美好生活要指向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步入新征程之际,深入理解《共产党宣言》中的美好生活观的三重维度,对于推动实现新时代我国人民美好生活具有重大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3.
马克思恩格斯的城乡发展思想蕴藏在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中.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唯物史观、剖析资本主义制度本质和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深刻阐述了关于城乡发展的重要思想.在现阶段,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科学发展观赋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命题.在统筹城乡发展视阁下重新挖掘、审视、建构马克思主义城乡发展思想的理论体系,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发展中国家的"三农"问题,指导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4.
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在论述东方社会问题时,深刻地阐述了水利思想,即强调气候条件与水利的关系;水利与土地国家所有制的关系;东方举办公共工程,特别是水利工程在国家机器中的作用;等等.构建和谐水利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指导,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水利与社会、水利与自然,以及正确处理农业与水利关系的理论,是构建和谐水利社会的理论基础,对于反思当代水危机,实现人水和谐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5.
众所周知,马克思创造性地通过劳动力商品范畴,科学地阐释了剩余价值理论,进而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质,并为无产阶级进行剥夺剥夺者的革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根据。可以说,证明了劳动力商品范畴就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质,就从理论上解决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所有问题。那么,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存在这样的经济范畴?我们能否证明这样的经济范畴,并从它出发而反映出社会主义的本质,从而说明社会主义社会的种种问题呢?关柏春研究了这个问题。他认为,劳动商品范畴就是这样的经济范畴,把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相结合就能证明劳动具有商品的性质,这也是当代经济学家应当自觉承担的责任。但是,他也深深地知道,证明劳动的商品性质又谈何容易?劳动的性质问题是政治经济学中至关重要的问题,历史上许多著名的经济学家都曾研究过这个问题。斯密、李嘉图认为劳动是商品,马克思恩格斯则批判了劳动商品的说法。改革开放之后,林子力、王岩、王建民、黄正山、秦风白等一些学者又曾研究了劳动的商品性质问题,但是当他们遭遇卫兴华、马庆泉等学者提出同义反复问题的责难时却没能做出有说服力的回答,结果功败垂成。然而,这仅仅说明了证明劳动商品范畴会遇到理论难题,而并没有说明劳动商品范畴是不能证明的。可以肯...  相似文献   
46.
160多年前,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运用世界历史的重要思想,揭示了全球化的历史开端和演进规律;通过对资本主义发展及其本质的分析,科学地阐明了全球化的内在本质与历史趋势。当今全球化的发展进程并没有超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全球化的特点、本质和发展规律的论述,马克思恩格斯的全球化思想是我们认识和解读当今全球化问题的理论钥匙和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47.
坚持邓小平市场经济理论构建中国的经济学新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中国经济学的新体系还需要实践和思想的积累。但应该首先弄清楚新体系中的主要配件 :邓小平理论是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他所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理论是构建中国的经济学体系的主体 ,把它暗喻为“山沟里的马克思主义”或称“中学” ,是毫无根据的 ;要把马克思的所有制理论和现代产权理论加以整合 ,为符合中国国情的所有制结构调整和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恩格斯关于“价值是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的论述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 ,应该成为常识 ,说“社会主义劳动价值理论” ,这是莫须有的经济学命题 ;要加强对市场经济技术层面问题的研究 ,但仍然要大胆借鉴外国成熟的市场经济的管理理论和方法 ,对发展经济学首当其冲地加以排斥 ,提倡所谓“土生土长” ,是很不科学的 ;要认真学习马克思恩格斯的原著 ,搞专业的人 ,更要注意经典作家的原创思想 ,纠正过去那种按照自己的观点对经典作家的原著目录进行筛选的做法。  相似文献   
48.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唯物史观的过程中,把城乡关系作为一个重要的理论范畴进行论述,形成了丰富且具有预见性的城乡关系理论。回顾和梳理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思想,对于今天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市和农村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考察了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思想产生的背景及其主要内容,并着重分析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思想对构建和谐城乡关系的启示。  相似文献   
49.
资产阶级一直宣扬"自由、平等、博爱"等价值观念是超阶级的和永恒的。马克思恩格斯从唯物史观出发,批判了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观,强调"自由、平等、博爱"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而产生,是为维护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马克思恩格斯的分析对于科学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50.
鲁路 《求是学刊》2012,39(4):19-25
比较《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第二版刊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两次手稿编排方案,可以发现第一次手稿编排方案旨在再现手稿原貌,因而具有独立性价值,第二次手稿编排方案旨在由编者总结作者思路,因而要以第一次编排为基础,因为在脱离这一基础的前提下,第二次手稿编排方案提供的是一个不具备充分合法性的文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