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70篇
  免费   275篇
  国内免费   49篇
管理学   162篇
劳动科学   15篇
民族学   26篇
人才学   32篇
丛书文集   3391篇
理论方法论   540篇
综合类   3315篇
社会学   200篇
统计学   13篇
  2024年   61篇
  2023年   254篇
  2022年   139篇
  2021年   232篇
  2020年   271篇
  2019年   269篇
  2018年   106篇
  2017年   154篇
  2016年   167篇
  2015年   250篇
  2014年   423篇
  2013年   378篇
  2012年   544篇
  2011年   531篇
  2010年   469篇
  2009年   460篇
  2008年   526篇
  2007年   476篇
  2006年   381篇
  2005年   317篇
  2004年   297篇
  2003年   279篇
  2002年   225篇
  2001年   189篇
  2000年   118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91.
马克思哲学的真实意蕴与其在哲学上所实现的视域转换密不可分。马克思哲学的世界观不是站在世界之外观世界,而是置身于世界之中反思人与世界的关系,世界就是现实的人生活于其中的“现存的感性世界”。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转向实现了一场彻底的本体论革命,马克思哲学既不是物质本体论也不是实践本体论,在马克思哲学中并不存在二者之间的纠缠。以自然先在性为前提和物质本体论为根本的辩证唯物主义无法体现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马克思哲学的真实意蕴就在于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992.
马克思哲学的三个基本维度是本体论维度、认识论维度和实践论维度。马克思哲学的两个基本发展路向是批判性地向"群众"的生活和"哲学家"的生活汲取营养并由此来发展自身和丰富自身的倾向。在马克思哲学中,这三个基本维度和两种基本发展路向都是内在统一、不可分离的。领会和把握马克思哲学的这些内在特质,有助于全面理解马克思哲学。  相似文献   
993.
刘溪 《阴山学刊》2014,(2):106-112
阿尔都塞认为人类的一切活动包括思想活动都属于“实践”,实践因此被划分为生产实践、政治实践和理论实践.生产实践、政治实践只能产生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主体主义和一元决定的,黑格尔主义和人本主义的马克思主义都属于意识形态,而理论实践则是与意识形态决裂而产生科学的过程,它完全以自身为标准,完全在思维中进行,这个过程是与黑格尔主义和人本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决裂的过程,所产生的是无主体的、以多元决定为特点的马克思主义.阿尔都塞为了保卫马克思,引入了结构主义的思维方式,从而彻底颠覆马克思哲学的“实践”概念.  相似文献   
994.
西方经济学界对马克思经济理论、劳动价值论和劳动二重性的态度存在多层次的明显分歧,对于劳动二重性的内涵也存在重要分歧。前苏联与中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劳动二重性理论也表现出不同的态度。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中,对劳动二重性的基本内涵,尤其是抽象劳动的性质,也存在长期未决的争议。总体来看,国内外对劳动二重性的研究与劳动二重性理论的地位极不相称。劳动二重性是劳动价值论研究中亟待深入展开的重要论题。  相似文献   
995.
新环境范式从思维导向上解答了环境社会学范式的可能性,政治经济学范式从环境议题发生的社会机制上回答了环境社会学何以可能的问题。两者均是建立在环境实证主义范式基础之上,环境建构主义范式强调环境议题的社会建构性,但三者都未就环境议题的解决提出可行方案。基于本土经验的生活环境主义的诞生,一定程度上弥合了上述范式的缺憾,实现了环境社会学范式的可能性和可为性。  相似文献   
996.
科学界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方位,确实应该依照马克思的"三大阶段"论,但"三大阶段"论不仅是依据生产力发展逻辑,更是依据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有机统一的逻辑。凭据这一理论,商品经济阶段是近现代人类社会发展所处的阶段,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则是并行共存于和主要推进这一阶段社会发展的社会模式,但社会主义不仅初级、中级阶段从属于这一阶段,其高级阶段也隶属于这一阶段。这即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处的外部境况。而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既本质区别又内置密切联系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处的内部境况。准确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处的内外境况,有助于正确作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997.
马克思认为,劳动力由于其商品属性而具有产权属性。劳动力产权是由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等构成的一束权利,它由于依附于活的劳动者,因而具有不可分离性、产权权利束的可分离性、部分让渡性、历史性等特点。在劳动力市场上,劳资双方交易具有自由、平等、所有权、边沁等特点,但进入生产过程后,劳资双方的地位便不再平等。马克思的劳动力产权思想有益于指导我国健全劳动力市场,完善按要素分配,建立劳资利益共享机制,促进劳资关系和谐。  相似文献   
998.
马克思群众主体观实际上是指人民群众自觉创造自己历史的主动性,它与马克思唯物史观高度一致,其立论根基就是唯物史观;马克思群众主体观不仅体现在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主体,而且体现在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主体。  相似文献   
999.
祝菲 《学术探索》2014,(4):9-12
本文对中国和西方传统历史分期方法中的"人"进行了整理,指出其无法代表现实而全面的人类群体,无法真实地体现人的一般本质,在研究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方面存在缺失。马克思历史分期理论的重要意义,就在于以唯物史观为基础来揭示人在历史中的主体作用,即通过创造性实践活动来推动历史发展。在当代,这种主体作用更多地体现为"创和"实践。  相似文献   
1000.
马克思生平思想的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有助于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学,提高中国马克思生平思想研究的话语权。李季著《马克思传》,作为中国首部长篇《马克思传》,研究价值颇高。作者李季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民国时期传播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人物,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造诣颇深的理论家和史学家,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对于李季思想的研究很不足,还没有较系统的专门研究。结合李季生平,可以深入挖掘出中国首部《马克思传》的写作动机、出版过程及历史定位,提炼出李季著《马克思传》具有六大特点——编制清晰,注释比较规范;内容丰富,资料比较翔实;求真求实,力求公正客观;善用对比,见解比较独到;学养深厚,取材相当广泛;深入浅出,语言比较生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