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9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4篇
社会学   5篇
统计学   4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1.
最新资讯     
《四川省情》2008,(1):3-3
防止非法集资风险传递到保险行业近日,保监会对外公布《保险业内涉嫌非法集资活动预警和查处工作暂行办法》,要求切实做好保险业内涉嫌非法集资活动的预警和查处工作,建立综合治理长效机制,防止非法集资的风险传递到保险行业中。高油价是近期人民币升值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不要因为高企的油价就捂紧钱袋子,那样你会失去高风险下的大机会。  相似文献   
13.
周一妍 《今日南国》2008,(17):15-16
2004年,当原油价格还在每桶33美元以下徘徊时,美国的史蒂芬·李柏博士就预言石油价格将达到每桶100美元。这个当初被很多人认为不可思议的数据,被近年来飞速上涨的油价验证,并不断刷新纪录。  相似文献   
14.
世界石油市场中期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世界油价的快速上升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这种关注不仅仅来自于能源安全方面的考虑,更为严重的是,在世界经济发展本身存在一系列结构性矛盾和风险的情况下,世界石油格局的发展趋势将直接影响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与结构调整难度。本文认为,从基本面因素来看,中期内,世界石油供需总量紧张的状况有可能缓解,但是不会彻底反转。  相似文献   
15.
近两年,国际石油价格以异常的速度飞涨,给世界经济包括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分析高油价形成的各种因素,探讨石油市场的流通、税收、市场化定价和的各个环节,积极制定我国的石油政策并建设完备的石油储备系统,以应对今后国际石油价格剧烈波动对金融以及经济的打击,保证我国战略石油储备的安全和经济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今年以来,国际油价一路飙升,从年初"破百",到近段时间每桶突破140美元,半年内涨幅超过了40%,与去年同期相比则翻了一番.油价向前猛冲,刺激了全世界的经济神经,7月7日,八国集团首脑会议在日本洞爷湖举行.  相似文献   
17.
高粮价与高油价一样正成为全球面对的“共同敌人”。全球流动性泛滥、席卷全球的极端天气,以及近期中东地缘政治动荡和利比亚危机升级,使全球各类基础商品价格在流动性、供给失衡以及突发因素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加速上涨。全球似乎在高粮价的推动下失去了稳定的方向,高粮价将是全球经济不能承受之重。  相似文献   
18.
《中外书摘》2014,(12):28-30
中国房价里面,至少68%是政府的地价与税费(美国的房产税最高为3%)。油价里面,42%以上是政府的税费(美国的油价里只含6%的税),油价之外的行车支出里面,80%以上又是路桥费、养路费等交通规费(美国的过路过桥基本都是免费的)。由此可见,高房价、高油价,都是政府变相的高额征税。土地是全盘垄断的,住房是强制专卖的。  相似文献   
19.
观点传真     
《四川省情》2008,(1):2-2
*中国加息进入疲劳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彭兴韵主任撰文指出,中国加息似乎进入了疲劳期。他认为,目前通胀的推动力部分来自对历史遗留的价格扭曲的修正,政府在设定通胀控制目标时,应该把消除此类畸形价格元素考虑在内,因此,应该容忍"统计上"的通货膨胀率可能比年初宣布的通胀目标率要  相似文献   
20.
纵观过去的2006年,面对世界各国不断加大的通货膨胀压力,发达国家普遍通过不断提高利率为经济降温。宏观调控措施已在世界各国产生积极的效果。我国2007年经济发展仍将具有一个相对宽松和不断向好的国际环境,高油价和高初级产品价格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会有所减弱,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会明显增加。为此,我国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真正从经济发展的“又快又好”迈向“又好又快”。 年,面对世界各国不断加大的通货膨胀压力,发达国家普遍通过不断提高利率为经济降温。宏观调控措施已在世界各国产生积极的效果。我国2007年经济发展仍将具有一个相对宽松和不断向好的国际环境,高油价和高初级产品价格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向会有所减弱,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会明显增加。为此,我国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真正从经济发展的“又快又好”迈 “又好又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