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4篇
管理学   8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45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97篇
社会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问题     
《领导文萃》2007,(6):7-8
少数党员不信马列信鬼神,党员忠诚意识须强化;贫穷比矿难更可怕;个体创业环境不容乐观,工商总局统计数字受质疑;房地产成本构成依然是个谜  相似文献   
42.
在中国社会急速转型的民国时期,民众精神思想极度贫乏,因而封建鬼神的唯心主义思潮进入大众视野。刘文典用文章对封建的鬼神观进行严厉批判,同时引进了一些西方先进的哲学理念。他深信观念的改变对于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都具有重要作用,主张从西学的角度来改变国人的精神面貌。  相似文献   
43.
宋道贵 《理论界》2009,(3):131-132
在宋明理学家中,朱子对鬼神问题讨论得最多.他首先从阴阳二气的角度揭示了鬼神的存在本质,否定了世俗信仰中的惟灵论的鬼神观念.同时,他又根据祖先与子孙之间一气流通的生命相续关系,强调子孙生命活动之精神即是祖考精神的展现,因此,在祭祀时要以诚相感.在这两者基础上,朱子表达了对生命根源与归宿的敬畏,由此也使他的鬼神观念超越了宗教的形式而具有了哲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44.
在中国社会急速转型的民国时期,民众精神思想极度贫乏,因而封建鬼神的唯心主义思潮进入大众视野。刘文典用文章对封建的鬼神观进行严厉批判,同时引进了一些西方先进的哲学理念。他深信观念的改变对于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都具有重要作用,主张从西学的角度来改变国人的精神面貌。  相似文献   
45.
民间俗神     
徐彻  陈泰云 《社区》2012,(2):7-8
门神 中国民间流行的居家保护神。门神的信仰由来已久,这和中国古代鬼神观念的崇信有关。人们相信鬼神的存在。为了防范恶鬼的侵入。就在自家的门框贴上门神,以求阖家平安。  相似文献   
46.
青海河湟西纳地区的"猫鬼神"与"古典"信仰并生存在,它们与遍布本地区的山神信仰乃至"王辩会"等民间信仰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既是河湟西纳地区久远以来复杂的族群关系以及地方社会关系的反映,也是该区域文化生态乃至社会生态的催生物。透过这些民间信仰的考察可以体认到:一种民间信仰只是一种文化表征,隐匿其后并催生它的是所在地区的地方社会本相。  相似文献   
47.
鬼神文化的历史几乎和人类的历史一样古老,"鬼神"二字从被提出以来,经由民间、道教和佛教的各种夸张和奇异化,使得它玄乎又玄且光怪陆离。这亦引起小说家的重视,他们的小说尤其志怪小说中多涉及鬼神。流传几千年的鬼神文化无疑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内容和思想上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8.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在家庭、社会和经济群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甚至与国家的价值体系联系,成为国家意志的体现。党项人的社会形态在公元7世纪至13世纪中由原始社会至奴隶社会再至封建社会,宗教信仰相应的在6个世纪内经历了自然崇拜、人本性的鬼神崇拜和国家性的佛教信仰,三种宗教信仰形态是党项人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核心反映,同时也体现了宗教与政权组织形态人为性的演变互动。从历史进化的角度看,宗教信仰的渐变虽有阶段性却无割裂性,尤其是国家在扩张疆域范围并维持自身正统性时,国家范围内的宗教信仰鲜有割裂的可能却有多元并存融合的趋势,逐渐会发展成为二元一体体系,即大时空范围内国家性宗教与民众性信仰共存于国家价值体系,并行不悖  相似文献   
49.
清华简《殷高宗问于三寿》和《汤在啻门》两篇文献都对鬼神非常敬重。《殷高宗问于三寿》中彭祖反复强调,让"神"与"民"均得到满足,是衡量统治者是否高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汤在啻门》讨论了构成"人""邦""地""天"的重要因素,其中"四神"和"九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此二文既重视鬼神,又不惟鬼神;既重视人的理性思考,又借重鬼神作为禁忌所能产生的神秘作用,因此和将鬼神视为绝对力量的墨家无关,思想倾向更接近黄老道家。《汤在啻门》出现了"地真"这个特定的道教用语,"四神"和"九神"也很有可能和道家、道教中的"神人""真人"等神仙有关。所以,后世道教可能从这些战国文献的鬼神观中吸收了资源。  相似文献   
50.
神道设教是理解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观念.这一观念最早见于易经<彖传>对观卦的解释,其原始含义是圣人的教化之道,十分神妙,达到了"天下服"的境界.但是,后人对这一观念的诠释可谓五花八门,笔者把它们概括为神妙无形说、自然无为说、至诚如一说、礼乐刑政说、祭祀礼仪说、巫筮鬼神说等六种观点.从目的和手段以及思想要素的视角分析对神道设教观念的各种诠释,不仅可以梳理出神道设教观念流变的线索,而且可以更好地理解儒道各家,以及民间社会政治话语言说方式的多样性,进而深刻地理解不同诠释视角反映出来的传统中国政治文化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