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4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4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0篇
人才学   9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95篇
理论方法论   52篇
综合类   535篇
社会学   2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魏晋南北朝丧葬文化的研究,一直以来存在由于资料分散或欠缺而问津者寡的现象,但近些年来,这种现象在逐渐改变。从专题研究到具体层面的著作和论文不断出版,那个更替迅速而政权不稳或短暂的社会中适应时代变化或发展需要的丧葬文化,开始比较完整地呈现在世人面前。述论全面地梳理和展示了近百年来魏晋南北朝时期丧葬文化研究的全貌,尤其突出了一些重点成果并作了简要的介绍,对于魏晋南北朝丧葬文化的继续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2.
胡克夫 《河北学刊》2007,27(5):128-132
魏晋南北朝是中华文化大规模碰撞、交汇的历史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三教相对自由发展的阶段。魏晋南北朝僧诗是在上述历史背景之下产生的多元文化混合体,这是它在中国诗歌类型发生学意义上的主要特点。对魏晋南北朝僧诗的解读可以从一个侧面印证佛教文化是如何由客体文化向中华文明主体文化的补充地位递进,以及佛教话语如何影响并转化为中国文化及民众日常思想表达形式。因此,研究僧诗,重在发掘其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63.
霍然 《西域研究》2006,(4):93-99
我国西部自北朝以来发生的民族大融合及因之形成的西部审美观,已经渗入唐人思想文化风俗习惯亦即唐代社会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盛唐美学思潮的全面展开,与北朝西部审美观的深远影响,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此乃中国美学主潮在封建社会顶峰形成“盛唐气象”的力量之源。  相似文献   
64.
孙光 《北方论丛》2007,(2):25-27
河北是北朝高门士族最集中的地区。河北士族既是北朝汉族官员的主体,也是北朝文学创作的主力,他们的创作活动奠定了北朝文学的基础,也在某种程度上规定了北朝文学发展的方向,对北朝文学的进步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5.
律楚 《云梦学刊》2007,28(3):104-106
魏晋南北朝时人已经清楚地认识到了文学本身具有不依附他者的价值,并对这一价值给以肯定。这标志着文学进入了自觉时代,标志着文学取得了独立的地位。然而独立后的文学并没有在东晋被谁真的认为过“驾乎道德之上”,更没有在南朝取得过“高于一切说”的地位。纵观历史,这不仅东晋南朝为然,而且其后的唐、宋、元、明、清等各时代也莫不如此。  相似文献   
66.
士族制度的兴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士族是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一个特殊的阶层,有些资料又称其为世族、豪族、郡姓、大家、名门、门阀、阀阅等。士族制度是世家豪族的政治势力和经济势力高度发展的产物,作为一段历史,士族制度是怎样走完它由兴到衰的路程的呢?东汉政权是在豪强地主官僚集团的支持下建立的,所以,东汉政权对豪强地主的利益倍加保护,使得豪强地主在政治上、经济上享有种种特权。在政治上,豪强大地主世代担任政府的重要官吏,形成门阀,并通过他们的门生和故吏,在朝廷内外形成一个强大的政治势力集团。在经济上,豪强地主霸占着大量的土地和劳动人口,他们…  相似文献   
67.
道教发展到南朝,形成一整套存想思神、内观守静的修炼方术方法,蕴含着对文学艺术创作的凝神构思和抒心写性的独特认识,体现了宗教与文学在玄想上的通感与共融,其深刻的文艺意蕴影响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大批文人,是整个南北朝丰富而成熟的文学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8.
谷川道雄先生与魏晋南北朝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大建 《文史哲》2003,(1):118-123
日本著名历史学家谷川道雄先生在魏晋南北朝史研究中多有建树 ,他最先提出豪族共同体的概念 ,1970年又与川胜义雄共同系统推出了这一理论 ,在日本史学界引起了一场大辩论 ,这一年也被认为是日本学术界魏晋南北朝史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谷川先生在史学研究中 ,坚持用自己的研究成果来验证先辈的理论 ,坚持研究活生生的人类社会 ,因而在赋予魏晋南北朝隋唐中世说以新内容的同时 ,也建立了自己的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69.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任侠之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晋南北朝时期 ,任侠之风十分盛行。任侠尚武、反传统、轻财重义、施不望报等特点 ,为他们赢得了很大的名气和声誉 ,是他们聚拢人气、在乱世中崛起的重要法宝。任侠甚至成为维持民间秩序的重要力量 ,乡党乡议也将任侠的某些行为作为品评人物的标准之一。在继承前代任侠风格的基础上 ,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了以忠勇为核心的任侠精神。  相似文献   
70.
《四川社科界》2005,(8):19-20
2005年6月13日-15日,由全国社科规划办组织的全国各省区市社科规划办主任会议在云南召开,包括四川在内的6个省市社科规划办主任在会上作了经验介绍。最近,全国社科规划办公室主办的《社科规划通讯》2005年第2期,全文刊发了四川省社科规划办主任魏风琴同志在会上的发言。现摘要转发于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