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7篇
管理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42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56篇
社会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61.
杨绍军 《学术探索》2010,(2):F0002-F0002,F0003
作为“昌明国故,融合新知”的学衡派中坚,汤用彤先生以中国佛家史研究饮誉海内外,世称“研究佛教史而卓然成家者,舍汤用彤先生之外,当难再觅第二人”(麻天祥:《汤用彤评传》)。汤先生毕生为学术而孜孜以求,其学术探索主要集中在印度哲学、中国佛教和魏晋玄学等领域,而尤以中国佛教史的研究最为突出,成为中国佛教史研究的重镇。  相似文献   
62.
中国古典私家园林的产生是在民族分裂、政治动乱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不得志的文人骚客转而用对山水自然的青睐来逃避现实中的不得志。于是在文学、艺术上有着卓越成就。其中,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对文人园林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家思想的阐述,其中包括道家思想在魏晋时期融合与发展的魏晋玄学的探讨,以及通过对老子思想精髓的探讨,从而找寻中国传统文化对明清时期江南私家园林造园的影响以及最后本文着重撰写江南私家园林中呈现的中国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63.
赵建永撰著的《汤用彤与现代中国学术》于2015年3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分七章,分别为:第一章,汤用彤的学术人生——中国学术现代化进程的缩影;第二章,学术思想的元理论——融贯古今中外的文化观;第三章,儒家研究——新儒学的渊源;第四章,西学研究——跨文化比较研究的先驱;第五章,佛  相似文献   
64.
陶渊明诗歌古淡自然,在形式上表现为与东晋玄言诗的巨大背离,但在本质上,却体现了深刻的玄学精神。魏晋清谈的论题以及魏晋玄学独特的语词对陶渊明产生了重要影响。陶渊明援儒入道、儒道会通的思想,是在玄学盛行的大背景下形成的,这种思想对其创作产生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5.
汉初儒术"独尊"之时就标志着魏晋玄学所产生的土壤已开始被孕育,魏正始年间王弼的"贵无论"玄学标志着魏晋玄学的初步形成。整个魏晋玄学围绕着"有"、"无"之辩,"名教"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展开和发展,郭象"独化论"玄学是其发展的高潮,到东晋中后期玄学发展趋于尾声。晋末"佛玄合流"是对魏晋玄学的佛教哲学化发展,而隋唐时期的"重玄学"则是魏晋玄学的道教哲学化转向。  相似文献   
66.
《文心雕龙》与《文选》都非常重视论体文。刘勰看到了玄学论文是魏晋论体文创作的主流,但《文选》显未反映这一事实。其中原因主要在于:一则《文选》所重在文辞富赡之作,《文心雕龙》则更重论体文的"理"性特质;二则萧统选文重视浸濡了儒家思想的篇章,所选论体文都有关国家政治、世道民心,刘勰一向重视各种学术思潮,自然包括玄学思潮对文学的影响,突出了论体文与魏晋学术的深刻关联。  相似文献   
67.
"性"在魏晋玄学美学范畴中特别富有哲学本体意味,从王弼、何晏到向秀、郭象,"性"一直为不同的玄学家所关注.对于玄学美学而言,"性"范畴的本体涵义,相应于魏晋时代的人文觉醒而被赋予崭新的意味,即它由之前主要表示宇宙存在的完满转为人生理想境遇的表达;到玄学成熟时期,"性"范畴标示着对人的生命美感给予终极性精神诠解,因而是一个极具人文蕴涵的美学范畴.  相似文献   
68.
僧肇的"物不迁论"从大乘佛教的立场探讨了哲学上的动静关系,为魏晋时期玄学关于这一问题的讨论展示了一个思考和观察问题的新视角和新方法,推动了魏晋玄学向隋唐佛学的发展.同时,僧肇借助于汉语系统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语境中为印度学说找到了一块立足之地.因此,中外文化交流和融合表明不同的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能够为思想和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多元化的可能性和"再造辉煌"的条件.  相似文献   
69.
魏晋养生论“形神并重、重在养神”的特质与玄学“以无为本”的宇宙观和人生哲学密切相关。魏晋玄学视野中的养生论与儒家、道家的养生观相比 ,有着更为突出的实践性 ,更符合人的身心健康需求  相似文献   
70.
情礼关系是一个永恒的历史课题,也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课题。先秦时期儒道两家就对其有着不同的看法;魏晋时期,社会动荡,政治黑暗,情礼关系更加受到了挑战。何晏、王弼、嵇康、阮籍、向秀、郭象等一批批玄学名士,身处乱世而忧世愤俗,为了重建自己的理想社会和理想人格,重新关注和思考宇宙自然与人生,探讨道德与人性。随着时事的变迁,玄学名士们纷纷以不同的言、行对情礼关系做出了不同的诠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