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1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1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73篇
理论方法论   25篇
综合类   317篇
社会学   38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71.
寻找被遗忘的卓拉——评卓拉·尼尔·赫斯顿和她的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位生前寂寂, 然而却是一位才华横溢、成绩卓著的美国当代著名黑人女作家卓拉·尼尔·赫斯顿, 于被遗忘后的70 年代, 才被“寻找卓拉”的运动所重新发现。个中原因, 是她的小说对于黑人文学再次步入繁荣的迎合, 而且对于深入了解美国黑人妇女文学的历史发展亦不无意义  相似文献   
472.
黑人角色的塑造与黑白种族关系的探究是威廉·福克纳写作生涯核心关注之一。在《喧哗与骚动》中,黑人在文本与主题建构层面再次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黑人女佣迪尔西以其笃定的宗教信仰与残存的救赎希望支撑起分崩离析的没落贵族康普森家族,黑人与白人之间关系的解构与重构,提升了读者对目标文本的审美体验。目标文本还利用富有节奏与激情的黑人福音音乐多维度地揭秘了黑人人性,预示了黑人种族注定引导人们走出南方社会的黑暗困境。  相似文献   
473.
莫里森的小说《所罗门之歌》通过描写梅肯·戴德一家三代人所追求的不同生存方式,展示了美国黑人寻找其民族文化的艰难历程.在对白人文化的完全摒弃和吸收都无助于美国黑人民族文化的生存与发展时,莫里森意识到,黑白两种文化的冲突必然会导致文化创造性的转化.文化是民族在对应生境中的创造物,美国黑人在经历了三百年的族际演化后,已经成为一个全新的民族,其民族文化必然是基于其黑人性和美国性的一种全新的文化.  相似文献   
474.
欧阳贞诚 《求是学刊》2007,34(1):132-137
20世纪初西印度群岛黑人移民开始大规模进入美国,于二战后达到高峰。他们在美国建立民族聚居区,积极投身于就业市场并取得可观的经济进步,同时也逐渐摈弃传统观念,主动寻求归化,积极参与美国政治事务等。但作为特殊的黑人移民群体,西印度群岛黑人移民在就业市场中仍存在一定的障碍,其同化进程既有与其他移民群体类似的特征,又具有自身的特性。  相似文献   
475.
杨超 《北方论丛》2011,(1):82-87
20世纪60年代中期前,美国政府在保障黑人平等就业方面缺乏作为,黑人在就业领域长期遭受歧视。虽然在内外因素作用下,美国政府通过了《1964年民权法》禁止就业歧视,但该法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965年"肯定性行动"的出台,完善了美国的反歧视政策,使其更具有可操作性。"肯定性行动"标志着美国黑人平等就业政策的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476.
本文结合美国60年代后期70年代早期的历史文化背景,分析艾利斯·沃克的《外婆的日用家当》并指出:艾利斯·沃克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对母亲与两个女儿的关系的转变即母亲的顿悟描述,试图指出当时黑人文化认同中的两个误区:怯懦逃避伤痛文化,盲目寻根非洲文化。  相似文献   
477.
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的小说《紫色》向我们讲述了黑人女性茜莉在家庭和社会中所受到的双重压迫下的悲惨生活。在其他黑人女性的帮助下,茜莉的女性意识开始觉醒,并认清了自我价值,从而由被压迫走向新生。小说反映了作者的女权主义思想,挑战了男权中心的权威,活生生地展示了黑人女性从苦难的阴影中摆脱出来,自发团结在一起的共同奋斗历程,为黑人女性冲破婚姻、家庭的束缚,获得身心自由和追求自我解放指明了道路。  相似文献   
478.
女主人公佩科拉对蓝眼睛的畸形渴望,不但反映了美国黑人女性被白人价值观所同化的现实,而且揭示了白人强势文化乃是造成黑人心灵文化迷失的根源.作者莫里森透过<最蓝的眼睛>向世人展示了一个真理:美国黑人只有尊重和继承自己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和审美观,才能在白人文化占统治地位的美国社会中健康生存.  相似文献   
479.
19世纪末,爵士乐在美国兴起,受到美国白人和黑人的欢迎.美国黑人作家拉尔夫·埃利森从中学时代就开始接触爵士乐,深受其影响.从爵士乐产生的背景入手,分析爵士乐对埃利森创作的影响,并深入探寻爵士乐所传达出的融合思想在埃利森的两部重要小说《无形人》和《六月庆典》中的体现,对研究埃利森的作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