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1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8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76篇
社会学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61.
刁良梓 《南都学坛》2008,28(3):45-47
小说用文字来讲故事,而电影则用影像来讲故事。用文字来讲故事,小说《色·戒》无疑是完美的,但它里面也有不可言传的东西,需要找到一个适合电影语言的角度和表达方式。基于此,李安执导的同名电影在小说的基本故事构架上增添了"家里偷情"、"天涯歌女"、"王佳芝家庭状况"和"结尾处理"四个情节,在张爱玲闪闪烁烁、欲言又止的地方大刀阔斧、急流勇进、艰难走出,用自然的、耀眼的、不带任何噱头的裸奔影像娓娓讲述,把文字无法展现的故事推至经典。  相似文献   
62.
在《色·戒》独特的空间中,充满着二元对立之间的矛盾。张爱玲将个体生命在感性空间(色)与理性空间(戒)、人的自然属性欲望空间(色)与社会规范空间(戒)、国家空间(戒)与个体空间(色)、革命空间(戒)与欲望空间(色)之间的关系书写得淋漓尽致。在《色·戒》的空间中,男性和女性的情爱伦理观念在战争空间背景下表现出性别上的差异和交融。对于生存与死亡,拯救与沉沦、妥协与抵抗有着深刻的思考,读者在战争的异化空间中可以感受到生命的存在的艰难性,以及对自我的认知的迷茫性等。张爱玲从自己的个人经历和战争体验出发,对沦陷区的上海从军事、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进行了建构,在战争风云的城市空间中,来解析王佳芝的生存处境和人性特点,还原王佳芝欲望生成的过程,展现灵肉结合与分离的挣扎与苦痛,深掘了宏大的革命英雄话语下的人性的挣扎和斗争。她对战争的独特的观察和体验,对于城市的感知、想象与呈现,都使这篇小说在人性的思考上闪现出迷人的光芒和色彩。   相似文献   
63.
广东肇庆鼎湖山庆云寺是一个典型的禅寺。建寺之初,鼎湖高僧为整顿僧团、团结信众,初代祖栖壑道丘制订清规,建坛授戒。二代祖在犙弘赞禅师又专意从事佛教戒律学,在律学的普及与理论研究上颇有开拓,撑持佛门,最有实绩,影响最大。由于初代祖、二代祖师承背景的特殊及信众的来源广泛,庆云寺的禅、净、律兼修成为优秀的传统,影响庆云寺历代高僧的个人修持和僧团管理。其戒律学在岭南地位极高,且在全国及海外均受推崇。  相似文献   
64.
论近代中国的戒缠足思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鸦片战争后 ,随着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输入 ,戒缠足思潮萌发了。它形成于戊戌维新时期 ,至辛亥革命时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作为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 ,戒缠足思潮不仅有其产生、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而且在近代中国具有不可抹煞的历史地位 ,但该思潮又在某些方面也有其无法掩饰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65.
小说《色,戒》到电影《色·戒》男主人公老易形象由心狠手辣、冷酷无情的汉奸变成儒雅多情、孤独脆弱、身份模糊的男人。李安之所以没有完全按照张爱玲的原意来塑造老易形象,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身为男人的他与身为女人的张爱玲之间的社会性别差异。在传播者张爱玲笔下,老易是基于自身女性交往体验和社会观察而进行的异性形象描摹,而接受者李安是按照他的男性体验对其进行加工和改造。老易形象的变化反映出文化传播中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关于"恶"与"非恶"的性别判断、强与弱的性别认知、情与欲的性别成见等社会性别因素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66.
度戒是瑶族同胞男子一生最重要、最隆重的成人传统礼,同时也是瑶族祖先流传下来对族人进行道德、族规、族史、礼仪教育的传统方法。因此,度戒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本文试图从教育学的角度分析该仪式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67.
牛津大学图书馆藏瑶族道经中关于度戒仪式的文本表明,瑶族度戒仪式,无论度师还是度道,从头至尾充满了“重生”的寓意,只有经历了“重生”的象征仪式,度戒后的弟子才能获得宗教意义上的神通,具有驱鬼治病等能力.  相似文献   
68.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由于没有自主能力,只能依靠男人,依赖婚姻,她们把爱情或者婚姻看成了生命的全部。为了获得男性的爱,女性实施"色诱",而结果或许诱惑了男人的同时,也诱惑了自己的先天性缺陷;最终陷入了一种"戒惑",一种被男人或自己抛弃的"绝对"宿命。  相似文献   
69.
道次第是藏传佛教各宗派共同遵循的修法程序,起始于公元8世纪莲花戒论师的《修道次第三论》;公元11世纪初,阿底峡针对当时藏传佛教的现状所撰写的《菩提道灯论》是藏传佛教修道次第的雏形;15世纪初,宗喀巴大师根据藏传佛教见修行的情形撰写《菩提道次第广论》,使藏传佛教的道次第论达到了极致。此外,在藏传佛教的发展历史中,修道次第在各宗各派中也有其独特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70.
张爱玲“人生如戏”的意识贯穿于她的小说《色·戒》。小说的写法、情节安排上处处有意识地展示戏与人生的紧密关系。小说把人生的戏剧化归结为生活的庸常化,显示了张爱玲对人生原本庸常的认识;借助主人公王佳芝等一群年轻人的经历,展示了她对人生的独特发现:人总是在寻找戏剧化的欲望下推动人生,而这一过程又表现出本能的无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