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7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2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是重要的含气层位,但由于其砂体具有非均质性强、且低孔低渗的特点,直接影响了油气勘探开发的效果。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综合成岩相的概念,目的是寻找一套有效的方法预测储层有利发育区。综合成岩相,即是多种成岩环境下叠加与改造的多种成岩作用中占主体地位的成岩作用的综合体。相比于单因素成岩相,综合成岩相更能反映储层的成岩特征,它既有主要成岩作用的分析,也有主要成岩作用强弱顺序的分析。在大量薄片分析、岩芯观察及单因素成岩相研究的基础上,用半定量的方法将须二段综合成岩相划分为7类,并对四川盆地须二段的综合成岩相进行了研究,发现须二段储层发育相对集中,其中在川中地区发育较好,在盆地的边缘和东部地区发育较差。因此,川中及川西的部分地区是须二段勘探开发的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22.
许地山的文学世界诸教杂糅,佛教色彩最为明显,这只是表面。道家思想才是许地山作品的内核,他笔下的女性形象昭示着道家的理想人格模式和道家的人生哲学模式。  相似文献   
23.
儒、释、道的自然生态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儒家以人为本,主张“天人合一”,倡导环境保护;佛教以“缘起论”解释宇宙万物,主张一切皆有佛性,关心环保;道教从“道法自然”出发,主张人与自然和谐。认真总结并批判吸收儒、释、道三家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精华,不但具有学术意义,而且具有很强的现实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4.
信念”(doxa)是布迪厄社会学理论工具之一,源自行动者对客观世界的误识(misrecognition),是正统与异端的切分。将布迪厄的“信念”引入翻译研究,可与场域、资本、惯习共同探究译本背后的社会因素;并以此为基础,研究《水浒传》杰克逊译本1963版和2010版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研究发现,翻译场域中的信念,在资本上表现为译者进入目标场域实践的资格,在惯习上表现为译者种族中心主义或尊重多元文化的翻译倾向,在场域上表现为译者对行动者间利害关系的识别;杰克逊受其信念影响,表现出种族中心主义的翻译倾向,打造出通顺晓畅的1963版译本;2010版译本由爱德文·劳作为编辑,更新人名、称谓与度量衡的翻译,并借用沙博里译本的译名作为副标题;最终译本的背后是多个行动者所持信念的斗争与妥协。  相似文献   
25.
为研究张载“天人合一”思想及其特色,从“知”和“用”两个向度全面考察。研究认为,张载“天人合一”思想既具有精神境界意义,也蕴涵了对社会秩序和自然伦理的诉求,是儒学史上天人之学的重要理论源头,也是今天阐发“天人合一”命题的重要根据。  相似文献   
26.
为研究生活书店对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艺的生产、传播所做的巨大贡献,从《小说月报》与《文学》月刊的源流进行研究。研究认为,生活书店以独特的价值立场与文化理想深深地介入《小说月报》、《文学》月刊等文学研究会刊物的深层运作,不仅吸纳、团结了文学研究会解散后的大批作家,而且接续承传了“五四”新文学传统,影响并制约着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学风貌。  相似文献   
27.
笔者在《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发表的《〈全唐诗〉中萧颖士〈江有枫〉诗辨正》一文,曾将唐代萧颖士《江有枫》诗中的“愬”字解释为“恐惧”、“害怕”;今发现其解欠妥,应释为“诋毁”、“说坏话”,文章对两种解释的出典及“愬”字的读音,做了必要的补充说明。  相似文献   
28.
新《环境保护法》施行以来,我国环境法学研究进展显著。学者紧扣当代环境法治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著书立说,重视对新《环境保护法》的立法后评估,深入、细致地研讨环境治理、环境司法等论题,聚焦环境权、环境义务等基础理论问题,展开持久而深刻的学术争鸣,并且注重对学科方法论的自省,体现了环境法学研究共同体的理论自觉与学术贡献。法学界倾听社会发展的足音,以理论研究成果助力环境法治建设,使得新《环境保护法》成为全社会环境法治交响曲的开场鼓。  相似文献   
29.
本文认为,种放是北宋儒学复兴运动中儒道转换的关钮,同时也是北宋古文运动中骈散转换的关钮。  相似文献   
30.
本文结合王维和李白的诗歌对禅宗与道家所追求的"空灵之美"的不同之处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