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6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6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27篇
理论方法论   98篇
综合类   651篇
社会学   27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圣人不同于常人之处不在于他能够创造神明,而在于他能够守护与生俱来的素朴恬淡的本性。神圣并非存在于脱离世俗的高洁之处,而在寻常之中。  相似文献   
72.
主要以苏轼的文学创作为导引,从书生个性和倦客心态、贵族精神和平民情怀、诗人品性和哲人襟怀这三个角度解读坡公被贬黄州后的复杂心态,从而让读者对苏轼性格的多重性和人格的丰富性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相似文献   
73.
冰心的小诗体现着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的交融,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的相互渗透,带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她以开放的思维定势,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凝聚成富有哲理的诗行,抒写的内容是宽泛的、跳跃的、多元的,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持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74.
解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时代特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时代特色体现在对时代课题的回应和时代精神的把握,并不断推动社会前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形成了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时代特色。本文力争从国际国内两种视角分析解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时代特色,其中,解放思想是根本前提;改革创新是发展动力;科学发展是基本要求;社会和谐是本质属性,这几个方面相互关联、有机统一。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特色,实现实践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的有机统一,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传承和理论创新的需要,是不断开拓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的根本要求,有助于我们更有针对性的解决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75.
论民族关系的实质与当代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民族关系问题本质的认识,从现代国家的领土管理和公民权利保护这两大基本职能出发,能够探讨当代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及其在国内外不同类型的表现,进而提出处理当代这类民族关系核心问题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76.
梅尧臣的诗歌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党议前为清丽俊逸期,庆历党议中为激愤慨期,党议后即梅诗的晚期风格为枯淡期.梅尧臣的诗风转变和庆历党议有着极为深厚的内在联系,枯淡是梅尧臣的成熟风格.  相似文献   
77.
周远斌 《文史哲》2003,(4):145-149
陶渊明在宋代被空前接受并非凭空而起 ,而是由作为享乐性文化气候之“反动”的淡泊精神、复古革新运动中产生的平民心态及高风绝尘之诗风追求、思想感情上的禅定和老大心态、诗歌审美上推尊萧散简远之趣四个主导因素促成的。  相似文献   
78.
168 8 -1 783年间英国社会上层指的就是英国的贵族阶层。贵族是一个社会集团 ,是由享受法律规定特权地位的个人所组成的集团。贵族力图在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充当英国人的代表 ,成为贵族之外的社会各阶层的表率。社会上层的根本标志是拥有土地和爵位 ,他们的地位是由他们的生活方式、所拥有的物质财富的数量和质量来衡量的。英国社会上层依据传统的规定享受治理社会的特权 ,他们同时承担相应的义务 ,由此他们形成了独特的贵族观念 ,这种观念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相似文献   
79.
洪州禅的代表人物马祖道一提出“平常心是道”的观点,鼓励众生在日常生活中体悟真如佛性,获得解脱。道一的门下进一步发扬了这一思想。他们饱含个性的禅法,从现实的角度充实和发展了六祖慧能“识心见性”、顿悟成佛的心性论,从而推进了佛教中国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80.
马克思对康德哲学革命的扬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提出了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和康德的哲学革命之间的内在关系的新问题,论述了康德哲学革命的贡献及局限以及马克思对康德哲学革命成果的超越和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