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45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210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15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在证监会主导下,券商以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为载体进行企业资产证券化试点。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应用于资产证券化有其合理性和易操作性,但是由于其不具备法律主体资格,难以完全实现基础资产的真实销售,券商破产会直接影响专项计划的持续运作,导致破产隔离不彻底。为了长期发展企业资产证券化,需要在交易中引入信托概念,赋予受益凭证明确的法律性质,突破目前法律和体制的羁绊通过建立基础资产选择标准、限制券商角色范围等措施,规范企业资产证券化各个交易环节。  相似文献   
62.
中国古代文论存在着一种以“自然”为核心而展开的重要文学思想,即“自然”论文学观,这一文论系统体现在魏晋六朝《文心雕龙》、《诗品》两部鸿篇巨制中。其中,钟嵘及其《诗品》在诗歌理论上确立了“自然英旨”的审美标准,批判诗歌创作热衷“用事”、讲究“声病”之风,提倡“即是即目”的“直寻”创作方法,崇尚“自然”而不废文采。其理论取向与刘勰颇为一致,进一步促进了“自然”论文学观的确立。  相似文献   
63.
《枣窗闲笔》提到的与曹雪芹有关的信息是自相矛盾的。《枣窗闲笔》的作者与"脂评本"中的"脂研斋"在说话口气、表达习惯等如此相似;他们都推崇八十回本《红楼梦》,提出"程高续书说"。但从《枣窗闲笔》的诸多自相矛盾的话及目的意图看,此书是为迎合"新红学派"观点而造,不具备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64.
关于真分式的部分分式分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给出了把真分式分解为部分分式之和的一个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65.
人性论影响着教育目的,古代人性论的发展决定了教育要注重培养“道德人”,近代人性论热衷培养“个性独立之公民”,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这两种教育目的都只是“那个时代的假设人”,被赋予强烈的政治色彩,不是人性的全部应有之义,具有一定历史局限性。人性随着社会实践活动的发展而发展,基于人性本身发展的历史逻辑性,“使人发展成为人”已经成为当代教育的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66.
针对传统储层伤害试井评价的污染带渗透率求取存在较大偏差,进而影响表皮系数准确分解的问题,建立了改进的麦金利图版试井分析新模型,利用拉普拉斯变换进行了求解,并编程绘制了新的分析理论图版(改进的麦金利图版),获得了新的拟合解释方法,可以非常准确地求取污染带渗透率。再利用Hawkins 公式,优化计算真表皮系数和污染半径,从而利用污染带渗透率、污染半径和真表皮系数进行储层伤害试井评价。最后,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符合现场实际,为改善储层、采取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7.
"真值"是指一个语句或语段所反映的客观事实,"同义转译"是指对同一个客观事实的不同表述方式。对于"同义关系"的研究不能只限于"同义词"的研究,因为同义关系不仅表现在词与词之间,而且还表现在句与句之间。本文主要探讨了"真值"与"同义转译"的含义、它们之间的关系、句子间的同义关系及同义转译的具体方式。  相似文献   
68.
十八世纪的英国哲学家大卫·休谟,其怀疑主义哲学在西方哲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首先,他用怀疑主义的方法指出了唯理论和经验论的缺陷,驱逐了"虚假的形而上学",为康德批判哲学的产生铺平了道路;进而尝试用自然主义的方法建构人性科学的框架,试图建立"真正的形而上学",为现代西方诸多哲学流派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全面开启了现代西方哲学超越传统哲学的道路.  相似文献   
69.
境界三章     
“境界说”美学总是与王国维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说一部作品有“境界”或者无“境界” ,这究竟意指什么呢 ,其内容又含盖着那些相互关联着的方面呢 ?笔者读《人间词话》 ,以为关乎这些问题的解答只应从作者所论作品境界之生成上去寻找。行者连骨带筋检点王氏“词话”章句 ,梳理所得 ,在此表为三个较大的方面或线索 :审美之“真”是境界生成的力点和轴心 ;“自然”“不隔”偏重艺术创作 ,言作品审美境界之如何呈现 ;而“工”与“不工” ,则是消费者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与体认 ,经过这番体认 ,最终完成对作品境界之有无、深浅与高低的审美认定。  相似文献   
70.
《古赋辨体》是赋学研究中值得关注的一个点,它的出现是对前代律赋、文赋弊端的反驳,是配合元代科举制度为试子取法的圭臬,也是赋体自身发展的一个理论性总结。总之,它以"真情"为尊,以"六义"为法,以"祖骚宗汉"为口号,不仅对于前代赋体的正变源流多有真知灼见,而且开启了元、明、清赋学研究中一次规模宏大、纵贯三代的以复古为主流的尊体、辨体思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