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1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30篇
管理学   10篇
民族学   8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208篇
理论方法论   51篇
综合类   1155篇
社会学   18篇
统计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122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91.
《沉沦》和《挪威的森林》分别是中国、日本现当代文学史上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小说,它们在艺术风格上颇为相似:两部小说整体上均有浓厚的“私小说”性质;具有忧郁、孤独、颓废、感伤的世纪末情调;具有挥之不去的田园情结。但由于作家所处的民族、社会、时代不同,造成两部作品所反映的思想内容和主题又存在一些根本的差异,《沉沦》较之《挪威的森林》具有更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92.
中国先锋作家吸收并整合了卡夫卡的文艺审美观,在超验世界里煎熬,在悖谬情理中体悟,同时用消解的方法化解超验之思与体验之思的冲突,从而由卡夫卡的表现主义走向后现代主义.  相似文献   
993.
本文试图以鲁迅小说创作范式为视点,探讨路翎心理现实小说在主题、人物形象和精神探索等方面体现出来的特征,以及它们和鲁迅小说创作范式内在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994.
十七年的爱情小说颇有先锋的意味,犹如旷野中的突围,对于同时代的其他作品来说,在艺术上有着超越性的意义。它打破禁区,背离当时文学主流传统,在很多方面进行了创新并对主流传统提出了挑战,它为当代文学找到了一种新的现实,展现了对日常生活的亲近的姿态。十七年文学中的爱情作品是对反人性、反人道的反拨,是对五四文学精神的延续,是对美好生活、美好人性的歌颂与热爱,它超越了同时代的其他作品。  相似文献   
995.
《追忆乌攸先生》是当代先锋作家格非的处女作,它在叙事形式上融合追忆体和侦探体的文体特征,对身体之殇与历史迷魅展开记忆的侦探,而在主题层面上又是一部有关文革记忆的历史寓言。追忆和冥想是格非小说创作的叙事起源,追忆历史是为了寻找失去的时间,冥想幽魅则是为了探寻存在的隐秘。通过叙事重建记忆,这实际上是先锋小说形式创新背后的精神动力,这一意义上,《追忆乌攸先生》不仅是格非小说叙事历险的重要起点,而且也是先锋小说发展历程上的一个重要的精神起点。  相似文献   
996.
本文对 194 9- 1999年中国现代小说理论批评作历史考察 ,指出 :前 30年按照当时的社会主义文学的标准研究中国现代小说 ,文艺思想中“左”的倾向影响了批评的价值取向。新时期以来 2 0年间 ,现代小说批评进入空前活跃繁荣时期 ,表现为批评范围不断拓展 ,批评的新观念、新观点、新视角、新方法 ;并且 ,随着 2 1世纪的到来 ,对诞生于 2 0世纪的小说新文体作整体的历史考察 ,初步建立了现代小说学  相似文献   
997.
本文就张爱玲的人格特点与其笔下的人物众生相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998.
本文着眼于19世纪后期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创作,对其不懈的探求精神、人物形象的塑造、叙事声音的处理、结构特色以及心理描写等方面进行分析,指出其与传统现实主义、现代派文学的联系或区别,从一个新的角度审视了托尔斯泰创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9.
从张爱玲小说中的爱情出发 ,分析了张爱玲小说的独特魅力———抒写真实人生的魅力。虽然她摒弃了美好的理想 ,抒写了真实的生命状态 ,无奈而苍凉 ,却给人一个坚强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00.
新历史主义和新历史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历史小说是我国当代文学史上有着新的历史意识的创作思潮。因其与西方的新历史主义同样具有新的历史观,学术界在对其命名和界定时存有歧异。从对新历史主义和新历史小说的历史精神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两者在历史精神方面有着极大的差异。新历史小说是在各种思潮影响下,新的创作模式与新的历史意识相结合的产物,而不是新历史主义理论的阐释和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