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9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7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33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233篇
理论方法论   52篇
综合类   1071篇
社会学   106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179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18 40年 7月 ,中英鸦片战争爆发 ,首战舟山。定海总兵张朝发殉国 ,舟山被占 ,次年 2月收复。 1841年 9月 2 6日起 ,英军再攻舟山 ,相持六昼夜 ,葛云飞、王锡朋、郑国鸿三总兵率部奋战 ,同日壮烈牺牲。这是鸦片战争中中国军民英勇抵抗英军最激烈的战役之一。舟山两次沦陷 ,时达五年多 ,当地军民的反英斗争 ,在鸦片战争史上占有突出地位。但在地方史的研究与宣传教育工作方面 ,存在一些问题。如双方兵力与伤亡情况 ,及其在同整个战争诸役相比较中所居的地位等问题 ,本文根据可靠史料与数据 ,提供商讨  相似文献   
72.
抗战时期基督教夏令儿童会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令儿童会是近代在华诸差会为养成儿童“基督化人格”。为教会造就生力军而开展的一项涉及儿童的教会工作。随着抗日战争的到来,由中华全国基督教协进会发起倡导的夏令儿童会,在中华基督教宗教教育促进会的领导推动之下,迎难而上.除每年七八两月按时照例开办之外.并在一定程度上服务于战时难童救济工作。本文以中华全国基督教协进会月刊《中华归主》为主要资料来源,通过对其中有关夏令儿童会资料的梳理,探求国难时期协进会系统下夏令儿童会的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73.
张蓓蓓 《宿州学院学报》2007,22(1):29-31,46
本文主要叙述了在抗日战争时期,淮南抗日根据地法制建设的原因,并且从立法、执法两个方面阐述了淮南抗日根据地法制建设的内容,总结了法制建设的特点以及它在当时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74.
从“穷寇”含义、早期有关的军事思想和具体战例等考察,“穷寇勿追”这一军事观念原初的正确表述形式应该是“穷寇勿迫”。“迫”之所以误作“追”,主要是由于汉代隶定后两字形近的缘故。  相似文献   
75.
第二次柏林危机是冷战时期东西方在欧洲的一次正面交锋,这次危机的核心问题是德国和柏林问题。为使危机得到缓解,艾森豪威尔政府领导西方阵营与苏联进行了一系列谈判。在谈判过程中,联邦德国作为危机的利益攸关方,对艾森豪威尔政府的谈判政策表现出了充分的不信任。这种不信任反映了在冷战背景下,作为超级大国的盟友的不安全感。  相似文献   
76.
20世纪的日军侵华战争使中国人民结成民族统一战线以抵抗其疯狂侵略.在中国有较大影响的天主教、基督教上层势力,基本上对中国的抗战事业采取一种中立甚至袒护、支持日本侵略的态度.但这不是中国天主教、基督教的全部,广大的爱国教徒激于国家、民族大义,以无畏的牺牲精神投入到神圣的抗战中去.应把广大宗教人士的爱国实际行动与宗教上层的反动指导思想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77.
抗日战争时期,党在淮北抗日根据地实行了比较彻底的减租减息,它在经济上削弱了封建剥削,改善了农民的社会生活,促进了根据地土地和阶级关系的变化,引发了根据地农民的社会流动和阶级结构的变化,有利于根据地社会的稳定,为根据地的巩固与扩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8.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国民政府倾向于保持战前正常教育体系而稍加损益。循此思路,国民政府将大部分大学搬迁到后方,并于1939年制订了“战时应作平时看”的教育方针。国民政府的这一政策得到了大学界从校长、教授到学生的普遍支持,朝野就“抗战建国”并举达成一致。  相似文献   
79.
鸦片战争时期,先进士人逐步摆脱传统的“天下”观念的束缚,从“天朝大国”、“华夷之辩”的心态中觉醒,眼光开始超越“天朝”的围墙,用近代世界的眼光来关注外部世界,开始将中国的命运与外部世界的发展联系起来,这种思想正是近代世界观念的觉醒。受传统世界观的影响所导致的整体性世界观念的滞后,成为决定中国早期近代化成败最重要的深层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0.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军统特务机关在国统区建立了常设邮件检查机构,形成了一整套邮件检查制度,邮件检查组织得到极大扩张,检查空前严密。直到抗战结束半年多以后,国民政府才停止对邮件的全面检查。邮件检查是对人民言论通信自由的破坏,同时也对邮政部门的工作效率和信誉产生了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