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0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14篇
管理学   34篇
民族学   127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91篇
丛书文集   429篇
理论方法论   468篇
综合类   1993篇
社会学   81篇
统计学   16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78篇
  2013年   185篇
  2012年   228篇
  2011年   308篇
  2010年   241篇
  2009年   255篇
  2008年   250篇
  2007年   289篇
  2006年   230篇
  2005年   189篇
  2004年   222篇
  2003年   202篇
  2002年   123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中,西南边疆多民族地区社会动力机制运行不断完善,但还存在许多问题:社会发展的经济动力不足,政府的工作存在比较大的改进空间,法律法规的规范力处在较低层次上,社会成员的认知程度和文化需求的现实满足程度还偏低。实现西南边疆多民族地区社会和谐必须把推动社会发展的经济动力、政治动力、文化动力等充分激活,让创造社会价值和财富的源泉充分进发。  相似文献   
72.
出土的唐代墓志中出现了较多的归葬现象:从唐帝国的边缘地区归葬于国家的中心长安、洛阳。唐代国家观念中的天下观与家国观,蕴含着地域观念和家族观念:地域上是对天下中心的王朝核心区的归属与认同,家族上以忠孝方式表达对家国的忠诚。这为分析唐代的国家认同提供了理路。迁葬或归葬这种耗资巨大的行为仪式即唐代士大夫阶层朴素的国家认同的表达方式。分析唐人的国家认同与唐代社会的互动,有助于吸取历史养分,理解影响国家认同的因素,促进现代的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73.
北京外国人社区生活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和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来京的外国人逐年增多。调查显示,外国人对所在社区评价总体比较高,但他们的评价也因年龄、性别、来源地、滞留时间等不同而略有差异,他们参与社区活动的意愿与选择也并不相同。居住在北京城市社区的外国人对所在社区的审视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由外向内的独特评价视角,这对于我们构建和谐社区、提升社区服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4.
关于明代西北民族地区土地所有制的结构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西北民族地区土地所有制结构,是以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为主体,多种封建土地所有制同时并存和发展的。本文对此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的剖析,认为此时的土地所有制结构具有区域性、延续性、复合性、庞杂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75.
本文以青藏高原地区与东部发达地区区域经济合作为切入点,以法治化为视角,对青藏高原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必然性、法律特征以及青藏高原地区与东部发达地区区域经济合作的若干法律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了相关法律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6.
清代满族人的汉语北京方言表达能力升至高水准,满族作家在文学创作中运用的"京腔"艺术性语言,也跟进于本民族的语言拓展,标示出高水准。清初满族刚刚登上汉语文坛不久,他们的诗人即一反中原文学引经据典、高深莫测之传统,蹊径独辟,是以天然、浑朴、俗畅、晓白著称;在中国文学的发展中,最能代表满人文学成就者,非满族小说莫属,其一以贯之的长处,也首推语言,曹雪芹《红楼梦》、文康《儿女英雄传》,以及清末大量涌现的满人京语白话小说,还有子弟书、八角鼓等俗文艺,无不引领中国近代早期白话创作风骚,开启现代"京味儿"文学先河之功用价值。  相似文献   
77.
本文立足于对甘宁青近代皮毛贸易发展历程的前期研究,从时代环境和国内外市场需求、区域政治环境和贸易政策及民族和交通状况三方面剖析了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而对皮毛贸易发展中所表现出的特点作了较为细致的阐述。  相似文献   
78.
论西藏主体功能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高原是青藏高原的主体,是全球独特的生态地域单元,拥有许多特殊和特有的生态系统类型,其生态过程对保障我国乃至东亚生态安全具有独特的屏障作用。受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西藏生态环境问题日趋凸显,生态安全屏障功能受到威胁。文章在上述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构建西藏主体功能区划的思路和生态屏障以及区域开发体系的构架。按照西藏生态经济分区和主体功能区划分的原则,在分析西藏生态经济系统和区域经济开发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地域差异的基础上,提出了西藏主体功能区划的总体布局。  相似文献   
79.
西部大开发在一定意义上讲是民族地区的大开发,不仅要靠政策的支持,而且要靠法律。西部大开发需要法律保障和推进,营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增强法治意识。  相似文献   
80.
试论西部地区发展特色经济的市场条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特色经济应该是具有发展活力和市场竞争力、有市场供给和需求条件的经济,应该是有效率的经济,是一种扬优成势的经济。特色经济是相比较而言,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特色经济。发展特色经济取决于资源禀赋。由于资源要素结构及配置过程的差异性,不同区域的经济结构总是存在差异,区域差异是一种自然状态。区域差异是发展特色经济的基础。发展西部地区特色经济要确立市场观念、竞争观念、效率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