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30篇
理论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11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布依族是我国西南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中,布依族有3项入选国家名录,22项入选省级名录。在布依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笔者认为应注意充实薄弱环节、发挥聚集优势、注意人无我有原则等。  相似文献   
152.
朱彝尊在编纂<词综>过程中发现了<乐府补题>的版本,并将其大部分词收入<词综>,这扩大了<乐府补题>的传播范围.朱彝尊等人以"拟补题"和"后补题"形式创作了大量咏物词,这形成了浙西词人的独特风格,也影响了以后浙西词派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3.
候显(洪保希绕),藏族.祖籍为今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流顺乡寺底下村,是明代初期一位杰出的少数民族外交使者,曾“五使绝城”.出使尼八刺,榜葛拉等国.并引进长颈鹿到中国。“劳绩与郑和亚”.被封为“月巴桑主林僧正”,回籍宏扬佛教.侯家寺因候姓得名,传承十余代,属古洮州地区政教合一的藏传佛教寺院之一。  相似文献   
154.
《诗经·大雅·生民》讲述了周族祖先后稷的出生与业绩,其中隐含着某种迄今还未被人关注的奇特之处。通过揭示这种独特之处,并将它与其他的创始人传说,特别是古希腊神话和《新旧约全书》中的创始人传说进行对比,才得以显示周文化以及直接源自周文化的儒家、道家的独特的思想倾向。"缺失"在这里主要指"对象"的缺失,而不意味着意义与神性的缺乏。  相似文献   
155.
关于《大戴礼记》源流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戴礼记》是儒家一部重要典籍,但其源流方面迄今存在许多问题,诸如成书时代及渊源,编撰之作 者,与《小戴礼记》之关系,今之十三卷本之由来等。《大戴礼记》确为西汉戴德所辑传之书,它是戴德在所受后仓基 础上增益而成的。今本是大戴原本的节选本,而非残佚之本,更非伪作之品。  相似文献   
156.
靳宝 《唐都学刊》2006,22(5):8-12
范晔在其《后汉书》列传中,对东汉衰亡的历史进行了记述与思考,认识到这一衰亡不在一朝一夕,而是长期以来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弊端积累到一定程度的结果。其最显著特点就是把女后临朝称制、外戚专横、宦官专权与党锢之祸这几个方面联系起来加以综合分析,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衰亡的原因。而且范晔认识到东汉“重气节”、“贵信义”的社会风气对于维系其统治的长期存在是有一定作用的。  相似文献   
157.
杨垕为清初南昌地区享誉诗坛的青年诗人,当时与武宁汪轫(辇云)、南丰赵由仪(山南)、铅山蒋士铨(苕生)齐名,时人号称“汪、杨、蒋、赵”,有“江西四子”之目。杨垕著有诗集《恥夫诗钞》和《芳悦录》。他的诗具有浓郁的江西地域特色,风格清纯,超迈特立,追求独创,给当时袭古和模仿之风盛行的诗坛带来了一股新鲜的乡土气息。  相似文献   
158.
桂馥是清代乾嘉时期一位博学多才且建树颇丰的学者型文人,其晚年创作的杂剧《后四声猿》取法明代徐渭《四声猿》,演绎白居易、李贺、苏轼、陆游的生活故事,细腻表达了自己天涯沦落之际内心世界的愤懑、感伤与无奈;诗意生存与人生追求、文学创作与经学研究于桂馥生命过程中的消长、互动,让《后四声猿》突破了乾嘉学术观念及其操作实践之于作家个性的某种拘束,彰显了他作为诗人的情怀与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59.
周越是北宋仁宗时期有名的书法家,时任国子监书学一职,教授国子生书法,在当时是有一定名望的。可惜的是,周越在宋以后人编著的书史性文献中地位不显,而且目前的研究还存在很多不足,比如在周越书迹的著录、周越书法的真实影响,以及周越书法的批评和评价等方面,仍有深入探讨和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