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09篇
  免费   842篇
  国内免费   216篇
管理学   566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340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421篇
丛书文集   2491篇
理论方法论   1218篇
综合类   13179篇
社会学   1491篇
统计学   1356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31篇
  2022年   203篇
  2021年   281篇
  2020年   321篇
  2019年   350篇
  2018年   342篇
  2017年   407篇
  2016年   382篇
  2015年   535篇
  2014年   1469篇
  2013年   2027篇
  2012年   1706篇
  2011年   1617篇
  2010年   1426篇
  2009年   1229篇
  2008年   1206篇
  2007年   1084篇
  2006年   1002篇
  2005年   1054篇
  2004年   1065篇
  2003年   1006篇
  2002年   828篇
  2001年   663篇
  2000年   384篇
  1999年   95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91.
论明代蒙古族进入河套与明代北部边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北部边防形势的演变与蒙古族进入河套地区有着直接的关系。朱元璋在建立北边防线时对河套问题重视不够 ,朱棣即位后将大宁都司和东胜、兴和撤向内地 ,使明朝防御蒙古族的北边防线出现两大缺口 ,导致宣德年间开平卫撤向内地 ,土木之变后北边险要尽失 ,河套问题遂凸显出来。关于蒙古族各部进入河套的时间 ,诸史记载颇多不同 ,其实蒙古族早在宣德年间即已进入河套 ,正统初年开始扰掠明边 ,到景泰、天顺年间已有比较著名的部落在河套活动 ,成化以后河套成为蒙古族永久的根据地。蒙古族进入河套之后 ,给明朝的北边地区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形成明代中叶延续百余年之久的北部边防危机。  相似文献   
992.
中美两国在 2 0世纪的 5 0~ 70年代间 ,对中学课程进行了频繁的改革 ,较集中的有三次 ,这些改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很有代表性和特色的中学课程改革。分析研究中美两国这一时期课程改革的原因、理论依据、具体内容 ,在此基础上进行简要比较 ;总结两国课程改革的经验教训 ,可以清楚地看到 :中学课程的结构是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而不断变革的 ;课程改革与教育、社会的发展是互相作用的 ;课程改革是从教育实践中产生的一种适应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有其自身的客观性基础。  相似文献   
993.
走出欧洲的人们留下的游记或通信(包括耶稣会士中国通信),促使了欧洲十八世纪的思想家们对人类命运以及人类社会组织形式作理性思索和理想设计,孟德斯鸠即是此类欧洲思想家之一.他在大量阅读来华人士记述的基础上得出了较清晰的"中国印象",他在阐述三种政府理论时多次引用他的"中国印象",并常常一语中的揭示出"中国印象"的实质,这是一种理性的真实.我们今日重读孟德斯鸠有关中国的论述,对我们自己本土文化的来龙去脉别有一番认识.这种"印象之印象"应该也成为"跨文化对话"的研究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994.
文章认为做好新世纪民族语文工作,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从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认识民族语文工作;从维护民族平等的高度重视民族语文工作;从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高度对待民族语文工作;从依法治国的高度加强和完善民族语文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995.
童力群 《南都学坛》2002,22(3):55-58
雍正十年十一月至雍正十一年四月 ,早被革爵圈禁的纳尔苏 ,派嫡幼子福静向隋赫德索银三千八百两。事前有“曹家人”到平郡王府“行走” ,事后有雍正帝及宝亲王弘历为之开脱。曹家得银后可摆脱困境 ,捐纳州同。因此 ,对曹兆页家的穷困问题 ,有必要作通盘的思考 ;对“曹雪芹从乾隆九年开始创作《石头记》”的定论 ,大可怀疑。应大破“自传说” ,大立“他传说”。  相似文献   
996.
当前农村土地纠纷及其解决方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村土地纠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前我国农民对土地问题的理解和认知。其中不少土地纠纷案,与90年代中后期实行的"30年不变"的土地延包政策有关。当前农村土地纠纷主要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普通村民之间的土地争议;另一种则反映了普通村民和基层乡村干部之间的分歧。在解决这些土地纠纷时,各种民间惯例和民间习俗等农村非正式制度因素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和国家政策制度形成一种互相补充又相互冲突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7.
司法公正观念源流略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司法公正是法律精神的内在要求,是法治的组成部分和基本内容。中国古代社会强调司法官吏严格执法、大臣经义决狱、皇帝屈法伸情以实现司法公正。西方司法公正思想中最为核心的是两大观念,即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在马克思主义者看来,公正体现了人们之间的正当关系,其核心内容就是平等,并且公正与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密不可分。在司法公正的具体定位上,革命导师将"实质公正"作为司法公正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998.
十六大关于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的论述高度重视文化力和精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重大意义。文化力的系统构成包括文化创新生产能力、对人民的文化聚合能力、文化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综合素质和精神状态("士气战斗力")、对外部文化的影响力。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相似文献   
999.
明清浙东学术与宁波商帮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明清浙东学术与宁波商帮之间,实有相辅相成的内在渊源。浙东学派猛烈抨击儒家传统经济伦理,提出了“新四民”、“工商皆本”、“国家不可病商以滋弱”等主张,而孕育这先进的经济伦理观的社会基础,正是宁波悠久的贸易传统和崇商敬贾的社会风尚;理论又反过来推动儒生弃书服贾,使“宁波帮”发展壮大,成为中国十大商帮之一。  相似文献   
1000.
西部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部人才队伍规模偏小,总量不足;整体素质不够高,创新能力不强;地区、行业之间分布不够合理;结构不合理,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科技教育比较薄弱,人才建设基础不够雄厚。西部人才队伍建设必须坚持培养、吸引和使用三者一起抓,以培养、用好本地人才为主,兼顾吸引国内外高层次、高素质和急需人才为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