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18篇
  免费   560篇
  国内免费   261篇
管理学   154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73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83篇
丛书文集   2366篇
理论方法论   558篇
综合类   11945篇
社会学   324篇
统计学   32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32篇
  2022年   174篇
  2021年   173篇
  2020年   156篇
  2019年   129篇
  2018年   134篇
  2017年   125篇
  2016年   158篇
  2015年   299篇
  2014年   849篇
  2013年   700篇
  2012年   982篇
  2011年   1269篇
  2010年   952篇
  2009年   1086篇
  2008年   1064篇
  2007年   1176篇
  2006年   1145篇
  2005年   1028篇
  2004年   993篇
  2003年   928篇
  2002年   815篇
  2001年   696篇
  2000年   390篇
  1999年   89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晚清时期,由于现实的危机和西方民族主义理论的输入,清王朝的合法性危机再次爆发。梁启超戊戌维新后一度在是否采取民族主义立场的问题上动摇不定,1903年访美归来后,他接受了伯伦知理的国家学说。在革命排满思潮风起后,梁启超与革命派展开激烈论战,他将革命派的汉民族主义称为小民族主义,而将自己的合中国境内诸民族的民族主义称为大民族主义。实际上,梁启超这种大民族主义不过是由于西方民族主义理论本身的偏颇而采用的一种修辞,其实质是"国家主义"。中华民国这一现代多民族国家的建立表明国家主义的认同模式是基于历史和现实的更好选择。  相似文献   
992.
游侠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的背景下从新兴的士阶层中分化出来的特殊群体,随着它于西汉后期转化为豪族而从历史上消失了。纵观游侠作为一个实体性阶层存在的历史,它与国家互动关系表现出阶段性特征:战国时期卿相贵族招养游侠,游侠为国所用却又以武犯禁;秦代对游侠限制、打击,游侠却成为反秦力量的中坚;西汉初至景帝时期对两类游侠采取不同的策略,两类游侠一兴一衰;汉武昭宣时期对游侠采取打击与引导相结合的手段及游侠出现分化;元成至西汉末期国家对游侠进行拉拢及游侠转化为豪族。在二者的互动关系中,王权支配社会的原理起着主导作用。游侠阶层最终被逐渐强大的王权所整合。  相似文献   
993.
伴随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和速度不断增长,涌现出一大批有一定实力的企业向海外扩张,“走出去”已经成为企业进一步提升竞争力的必由之路.然而,随之而来的诸多问题又导致了中国资本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陷入困境.文章从发展研究的视角,基于坦桑尼亚某中资国有企业的田野调查,提出了海外国有企业在运营中面临的两大困境:一是经济效益与国家利益冲突的困境;二是解决劳资纠纷时,“找法院”与“找政府”的选择困境.并深入分析造成两大困境的主要原因,最后尝试提出一些解决对策,为企业和政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4.
高师现代汉语课程要培养学生语言教学与研究的意识和方法。语言研究和教学需要有统摄体系的理论思维能力,能兼顾知识和技能。文章对学生把握研究"足用"和教学"到位"的问题作了引导思路、形成系统、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995.
在中国现代大学的文化建设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大学的发展中,应将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贯穿于育人理念之中,大力提倡民族精神,弘扬传统与倡导创新并举,扎实推进大学文化建设。文章分析了大学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现实意义,为建设现代大学文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996.
田原 《齐鲁学刊》2008,(2):141-143
中国现代文学是在对西方文学的借鉴与应用中发展起来的。五四新文学以"拿来主义"的态度向西方学习,积极地借鉴和汲取西方文化和西方文学的现代性因素,从而促进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创造性转化。  相似文献   
997.
李幼蒸 《文史哲》2007,(3):43-60
在20世纪中国学术史上最为卓越的古代史研究中,顾颉刚先生的“典籍科学考据学”成就尤为突出。顾先生在史学研究中始终一贯地坚持一种彻底的理性主义态度,而他的史学实践的方式和目标,更奠定了此后中国古史学与世界主流历史理论进行深入沟通的基础,并与今日体现在历史符号学领域内的诸多要求颇多契合。历史符号学的主要目的是对原始文本进行意义和功能的分解与组合,其重要分支之一正是史学材料学的分析研究,顾颉刚先生毕生的事业可以说都属于这一方向。在此基础上,中国古史学还将进一步积极参与到世界历史理论的重建事业当中去。  相似文献   
998.
关于21世纪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聂瑞平 《河北学刊》2002,22(4):21-26
文章从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文化产业转型性、复杂性、增长性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提出了中国文化产业在 2 1世纪要实施特色优势战略、分类推进战略、以东带西战略 ,并采取制定规划、优化环境、法律保障、完善市场机制、提高科技含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 ,使文化产业真正成为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999.
民国年间是中国社会逐步实现由旧到新的变革时期。与此相适应,这个时期的中国文化围绕着反帝反封建的时代主题,以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为主潮,介绍和品评了西方文化,重释和阐扬了中国传统文化,并以文化为武器推动了社会的改革和民族的解放。  相似文献   
1000.
马岭 《学习与探索》2006,(2):124-127
宪法学的基本理论问题是中国宪法学研究的薄弱环节,在这方面我们目前的努力主要是吸收国外先进的成果,一时还难有创新。中国宪法学者首先应当关心的是中国的宪政问题,尤其是当前的宪政问题。中国宪法学者应逐步树立一种独立思考的学术品格,以探询宪政发展之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