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09篇
  免费   597篇
  国内免费   257篇
管理学   156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77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84篇
丛书文集   2438篇
理论方法论   571篇
综合类   12468篇
社会学   327篇
统计学   38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34篇
  2022年   176篇
  2021年   174篇
  2020年   158篇
  2019年   131篇
  2018年   138篇
  2017年   133篇
  2016年   163篇
  2015年   319篇
  2014年   878篇
  2013年   711篇
  2012年   1020篇
  2011年   1313篇
  2010年   983篇
  2009年   1114篇
  2008年   1111篇
  2007年   1229篇
  2006年   1196篇
  2005年   1077篇
  2004年   1041篇
  2003年   976篇
  2002年   853篇
  2001年   726篇
  2000年   410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8 毫秒
991.
本文总结了当今中国商科教育培养存在的弊端,在研究西点军校人才培养模式精华的基础上,提出了商科教育培养新模式--西点模式的中国商学院,并探索了西点模式的中国商学院的构建思路及实施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992.
作为“采访近世之事”的著作,《搜神记》(二十卷本)中有很多接近当时口语的成分,保存了晋代当时很多的常用语汇,为后世研究魏晋词汇面貌提供了材料;书中大量的新词新义,既可补充现有辞书的不足,又反映出这一时期汉语词汇的真实面貌。这些都说明《搜神记》在中古汉语词汇研究中具有很大的语料价值,我们在研究汉语词汇尤其是中古汉语词汇时应予以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993.
构建和谐社会包含、体现着丰富的哲学思想,既是中国哲学“天人合一”这一古老的命题的现代回应,更是对未来理想社会预设的价值取向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不仅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点,而且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未来社会发展目标的设想。  相似文献   
994.
大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历史分期聚讼未决,原因之一是“封建”等核心术语概念有待厘清。本文建议,在给历史段落命名时,应“制名以指实”、“循旧以造新”、“中外义通约”、“形与义切合”。秦以下两千年命名“封建社会”,名实错位、形义脱节,亦与外来义相左,而称之“宗法地主专制社会”较为名实相符。  相似文献   
995.
收集相关文献资料,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分析了和谐思维的本质特征、构建原则和构建路径。分析表明,和谐思维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实践提升和思维致向,具有系统和生性、求同存异性、动态平衡性和主次层级性等本质特征。在和谐思维建构中,必须坚持科学性、人本性、实践性、系统性和超前性等基本原则,同时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为基础,全方位、立体式推进和谐思维建构,从而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996.
汉字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难点,很多外国学生看到汉字形体变化多端,便望而生畏以致打消了汉语学习的热情。因此探索对外汉字教学的有效途径就凸显了其急迫性和重要性。文章以汉字字源为分析对象,在对对外汉语汉字教学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汉字字源教学法,并着重就其内涵和价值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97.
中国近代船政文化的开拓者们曾经造就亚洲最先进的近代造船基地和近代海军,培养出许多近代新型人才,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近代转型作出了杰出的历史贡献。然而,由于清朝政府未能及时进行全面深刻的体制改革,中国近代船政创新惨遭失败;由于许多中国人深受君主专制主义观念的束缚,中国文化转型之路曲折漫长。认真吸取中国近代船政文化历史所提供的经验教训,有助于尽快完成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998.
中国抗日战争建立了世界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也推动和促进了中国战场与苏联战场、太平洋战场相互支持格局的形成,从而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相似文献   
999.
如何看待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具有的普遍性格,是20世纪各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们共同思考的问题。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因其对这一问题的不同解答而创造出不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区分了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内容,把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普遍性转化为方法论,去思考中国的现代化问题,在宇宙观的意义上建构了融普遍性与特殊性为一体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和方法论,在世界历史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结合上衡论中国文化的变革和未来走向,从而创造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  相似文献   
1000.
"功能"与"审美":人物解读方法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事作品中的人物分为"功能性人物"和"审美性人物".叙事作品中人物的功能性和审美性通常粘附在一起,只不过不同的作品其侧重点有所不同罢了.将功能性人物的分析方法和审美性人物的分析方法结合起来的策略是解读叙事作品中的人物的一种合理而行之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