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91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46篇
管理学   8篇
民族学   27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2篇
丛书文集   712篇
理论方法论   91篇
综合类   3362篇
社会学   2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216篇
  2011年   223篇
  2010年   215篇
  2009年   243篇
  2008年   240篇
  2007年   396篇
  2006年   379篇
  2005年   395篇
  2004年   403篇
  2003年   340篇
  2002年   287篇
  2001年   228篇
  2000年   119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认为振兴中华的出路在于推翻封建王朝,提出了唤起广大民众反对封建主义专制的为革命而办报刊的新闻传播思想,这促使中华民族近代新闻传播思想出现初期革命性转变。这次转变以为革命办报刊的宗旨,把报刊当作政治斗争的有力武器和积极反映民意、影响和指导舆论为显著标志。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这一富有革命性的新闻传播思想,丰富和发展了改良派的新闻传播思想理论,自然取代了改良派的新闻传播思想而成为辛亥革命时期中国社会的主流新闻传播思想,同时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运动的胜利发展,对中国新闻传播事业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2.
自“中国哲学”学科产生以来 ,有关该学科的一些根本性的问题一直有所争议 ,迄今未获定论。这些问题主要涉及到中国哲学的“合法性”、中国哲学史料的选择、中国哲学史的写作方法、哲学史与思想史的分别等内容。本文就有关这些问题发表的不同意见作一总结并略加评论。  相似文献   
63.
中国古代和谐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中国传统文化,就会发现古人对和谐的理解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是一种大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身的和谐,世界的和谐。关于和谐的本质、和谐的价值、以及如何能够达到和谐等方面,在中国传统和谐文化中有比较完善的思想论述。  相似文献   
64.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高等院校的思想道德教育现状,力求找出困扰各高等院校德育的关键所在。结合教育信息化的大趋势,本文重点论述了在网络环境中以建构主义为基础的思想道德教育的教学设计以及在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中具体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65.
论感觉的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觉问题历来成为哲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因而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重点关注的研究课题。然而 ,过去对感觉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感觉的含义、感觉的性质、感觉在人类认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上 ,而对感觉的形成机制问题关注甚少 ,或限于当时科学发展的水平 ,只是对这一问题作些一般性的描述 ,而缺少具体的阐述和论证。实际上 ,感觉的形成过程是十分复杂的。感觉的产生、形成 ,既是客体作用于主体的结果 ,也是主体的生理机制、思维机制、社会机制共同作用 ,能动地感知客体的结果。全面、深入地认识感觉的形成机制 ,对于我们完整、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感觉理论 ,进而完整、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6.
图表作文是近年来硕士研究生英语入学考试作文部分的命题特点。了解图表作文的写作思路和步骤 ,学会看图 ,分析 ,归纳和描述的技巧 ,把图表中明示的和隐含的信息巧妙地概括在短文中 ,对提高写作成绩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67.
对1927年顷茅盾的思想与创作的历史评价,历来存在两点分歧:一是怎么理解茅盾所说的我“有点幻灭”,但“并没动摇”;二是对他失去党的组织关系的原因和应作何评价。两者都应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立场上,放到当时中国革命现实、国际共运与中共党史史实大背景上作宏观考察。一是茅盾“幻灭”的,是他参与建党时就形成的“革命速胜论”,即认为中国革命是一步到位的“无产阶级革命”,但是他的共产主义信仰从未动摇过。二是茅盾失去党的组织关系的主要原因,在客观方面不在主观方面,因为他公开反对一度控制中共中央的“左”倾盲动主义路线,在具此“左”倾思想的党内负责同志看来,不能认为是“表现得好”而予以恢复党的组织关系。这一切充分表现出茅盾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勇于自我批评,勇于反对错误路线的难能可贵的政治品格与高尚人格。  相似文献   
68.
孟子的民本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本思想,在中国传统的政治思想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孟子在继承了前人思想基础上,提出了“民贵君轻”等一系列有价值的政治主张。深入分析孟子的民本思想对构建“以人为本”为核心的和谐社会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69.
中国传统音乐美育思想及其现代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音乐美育思想十分丰富。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就备受中国儒家的重视,他们视音乐为道德教化的理想手段,甚至认为音乐美育还有淳化社会风气、和谐社会的作用。但由于过多地强调音乐与政治的关系,也使音乐美育带有一定的缺陷。随着近代社会的转型,西方音乐美学思想也影响到我国音乐文化的变革,在实践的摸索中,中国近代的音乐美育思想有了较大的转向,中国的有识之士顺应时代的要求,引进了西方的美育思想,并将之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新的特色。  相似文献   
70.
"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一个大动乱的时期.这一全局性错误之所以会发生,并且延续十年之久,是由于毛泽东同志在指导思想上陷入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泥淖之中难以自拔,而全党又自觉不自觉的接受了毛泽东的错误思想所致.这期间党的一些领导人包括毛泽东本人在内虽然也有一些正确的想法和做法,但都不能上升到指导思想高度去认识.事实上,整个十年文革期间也不存在一个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相对立的所谓正确的指导思想.所以,说"文化大革命"期间党的指导思想存在着两个发展趋向是难以成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