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02篇
  免费   372篇
  国内免费   102篇
管理学   116篇
民族学   113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46篇
丛书文集   1502篇
理论方法论   431篇
综合类   8964篇
社会学   343篇
统计学   16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109篇
  2017年   151篇
  2016年   153篇
  2015年   248篇
  2014年   541篇
  2013年   513篇
  2012年   624篇
  2011年   785篇
  2010年   680篇
  2009年   628篇
  2008年   787篇
  2007年   896篇
  2006年   969篇
  2005年   877篇
  2004年   857篇
  2003年   789篇
  2002年   614篇
  2001年   536篇
  2000年   271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李蕾 《南都学坛》2002,22(2):84-86
自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法律制度的发展可谓日趋完善。在这个发展过程中 ,法律移植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在法律移植过程中应注意国外法与本国法之间的同构性和兼容性 ,做到有选择地移植 ;移植过来的法律还要面临一个“本土化”的过程 ;移植法律的同时必须注意植入与之相适应的法律精神、意识和观念。从而迅速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促进我国法制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22.
论法律信仰     
石茂生 《南都学坛》2002,22(2):90-92
法律信仰是法治的灵魂 ,只有在全社会成员中形成法律信仰 ,法治社会才能建成 ;法律信仰是人们对法律的发自内心的虔诚的信任、相信和崇拜 ,它包括对法律的神圣情感、对法律的科学态度和对法律活动的积极参与 ;法治是现代社会的必然选择 ,法治实践又是法律信仰的条件和源泉。  相似文献   
23.
孙增顺 《南都学坛》2002,22(4):115-116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国家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而要做好环境保护的具体工作,就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那就是要充分利用价值规律,要发挥竞争规律的作用,要支持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24.
所有权是民法 (外 )物权的核心 ,而所用权则是经济法 (内 )物权的核心。创设所用权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因为这是在财富创造的竞争中赋予人们一种新的权利并使之得到法制的保障 ,这有利于我们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原则 ,从而把我国的经济建设搞得更好  相似文献   
25.
认为应将国有控股公司纳入反垄断法的规制框架 ,规制的目的是为了控制市场过度集中和行政权的侵入 ,在此基础上 ,可以把国有控股公司区分为行业性国有控股公司和综合性国有控股公司 ,并提出了具体的反垄断法对策。  相似文献   
26.
陪审制度的功能是陪审制度得以存在和延续的理由 ,笔者首先剖析了陪审制度的沿革及其发展趋势 ;进而阐述陪审制度在两大法系中共有的功能 ;最后分别阐述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刑事陪审制度功能  相似文献   
27.
高校青年学生网络思想与法制教育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因特网的发展 ,网络上信息的内容日益呈现出其复杂性 ,世界观并没有完全形成的青年学生 ,很容易受到网上信息内容所隐含的意识形态的影响。正确辨别网络信息 ,正确对待网上游戏 ,抵制恶意信息流传 ,增强青年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 ,加强对他们的思想与法制教育 ,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8.
1999年10月1日后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已经借鉴了当今发达国家先进的合同法立法经验和国际惯例,但与其它国家和有关国际公约的立法相比较,若干条文和规定仍然是粗线条的。文章以《国际商事合同通则》为例与我国合同法对比,探讨了我国合同立法在合同的成立、合同效力问题、精神损害赔偿、“意外条款”的效力、合同的解释等方面的一些缺陷,以期对我国合同法的完善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29.
犯罪行为引起的刑事法律关系是考察刑事诉讼主体问题的真正法理基础。国家与被告人作为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刑事诉讼的当事人 ,被害人及其近亲属不是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 ,故不是刑事诉讼当事人 ,只是发动、支持公法性诉讼的公民追诉人。审判权与公诉权的分立 ,本质上是国家将自身作为自己的对象 ,并在自己(裁判者 )与作为对象的自身 (当事人 )之间建立绝对区分 ,体现了作为公共权力的国家的自我反思节制。其他刑事诉讼主体均不是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 ,按照意志关系或者是国家的代表、被告人和被害人的代理人或帮助人 ,或者是不从属于任何一方的诉讼主体。  相似文献   
30.
比较分析中国、日本、德国、美国、法国及我国台湾地区的民事审级制度可以看出我国审级制度中存在的弊端。实际上 ,实行有条件的三审终审制更具合理性。为此 ,我国原有的两审终审制必须加以改革 ,那就是实行以两审终审为原则、以三审终审为例外的民事审级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