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10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40篇
管理学   9篇
民族学   30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24篇
丛书文集   356篇
理论方法论   47篇
综合类   2904篇
社会学   235篇
统计学   1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80篇
  2013年   241篇
  2012年   213篇
  2011年   273篇
  2010年   244篇
  2009年   263篇
  2008年   287篇
  2007年   328篇
  2006年   310篇
  2005年   269篇
  2004年   194篇
  2003年   191篇
  2002年   147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ABSTRACT

Despite the mainstreaming of gender perspectives into migration research, very few attempts have been made to gender international student migration. This paper poses three questions about Indian students who study abroad. Are there gender differences in their motivations? How do they negotiate their gendered everyday lives when abroad? Is the return to India shaped by gender relations? An online survey of Indian study-abroad students (n?=?157), and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Indian students in Toronto (n?=?22), returned students in New Delhi (n?=?21), and with parents of students abroad (n?=?22) help to provide answers. Conceptually, the paper draws on a ‘gendered geographies of power’ framework and on student migration as an embodied process subject to ‘matrices of (un)intelligibility’. We find minimal gender-related differences in motivations to study abroad, except that male students are drawn from a wider social background. However, whilst abroad, both male and female Indian students face challenges in performing their gendered identities. The Indian patrifocal family puts greater pressure on males to return; females face greater challenges upon return.  相似文献   
92.
The following paper will review current writings in intersubjective literature in order to examine how the issues of race and ethnicity color the therapeutic encounter in relation to paradigms of power and authority, transference, and countertransference and the “ethnic third.” It will then use two case vignettes to illustrate that therapists and clients coming from different cultural and ethnic groups can find ways to bridge their differences around race and culture through mutual experiences of exclusion and marginalization. The vignettes will illustrate some of the intersubjective interplays that are possible through the use of cultural rituals and symbols, both in order to form an empathie connection and in order to examine how race and culture shape the therapeutic relationship.  相似文献   
93.
高校社团对基层团组织的功能替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时期里,高校基层团组织的传统工作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其功能也呈现出明显弱化的迹象;而学生社团则在高校中蓬勃发展,甚至对团组织起到了某种程度上的“功能替代”作用。一种功能互补的趋势正在悄然形成中。  相似文献   
94.
团体心理辅导以团体情景为依托,团体内的人际交互作用,可以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来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适应行为。运用团体心理辅导的训练方法,对贫困大学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改善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95.
基于学生的自学能力与社会需求的教育创新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齐经民  于莎莎  杨小乐 《西北人口》2009,30(5):124-128,F0003
我国教育一直采取教师讲解灌输的方式,学生复制性接受学习,职业素质和工作能力不强,与就业生活和社会进步要求存在差距。充分考虑学生自学能力与社会需求,转变传统教育认识与树立新的职业教育观。进行研究与实践性教学,培养造就企事业等社会需要的高标准从业人才。  相似文献   
96.
资助低收入学生就读高等教育 ,是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的一项公共政策。美国在实施学生资助过程中 ,规定了低收入学生、财政需求、就学价格、家庭预期贡献等重要概念的标准和计算办法。受多种资助理念影响 ,美国学生资助是一种典型的多元混合资助模式 ,政府、高校、社会等机构通过奖学金、助学金、贷学金、工读计划等方式资助低收入学生。这种模式对于维系美国多元庞大的高等教育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7.
部分民族院校在校大学生民族意识现状抽样调研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通过对9所民族院校在校大学生进行民族意识的问卷调查,深入了解民族院校在校大学生民族意识的形成过程和现存状况,掌握民族院校大学生的民族意识发展变化趋势,探讨民族院校如何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宣传教育以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民族意识问题。  相似文献   
98.
藏汉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比较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者应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乃至精神医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和技术,通过多种途径与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和发展的教育。藏族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两种或两种以上文化之间交流并融合的过程,所有影响交流的因素都有可能对藏族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影响。教育落后是制约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因此,研究西部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与教育,对于加快发展西部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9.
论述成人学籍管理是成人教育的生命线,只有有效地落实成人学籍管理,才能更好地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维护高等学校的稳定性;从新形势视域看,高等学校成人学籍管理有待加强.应当以新形势为背景,了解成人学籍管理的实际情况,合理运用科学手段,提高成人学籍管理信息化、现代化、有效化水平,提高成人学籍管理的作用.指出新形势下有效利用科学手段,利于完善与提高成人学籍管理.  相似文献   
100.
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政府将扩大留学生规模作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政策。通过对近20年来英国留学生人数、留学生入学标准、优质学位授予比例、生师比、教育生均经费等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提出在这一经济利益驱动留学生规模扩张的过程中,英国留学生质量要求和标准正在放宽。如何使学生增长速度与优质资源生长速度相匹配、如何在获取短期经济效益的同时寻求高等教育长期可持续性发展的途径,是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