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3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6篇
丛书文集   190篇
理论方法论   41篇
综合类   779篇
社会学   15篇
统计学   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吕书宝 《齐鲁学刊》2003,(3):101-104
《礼记》是记述和阐释中华古礼的 ,纷繁错杂 ,语义艰深。但在《礼记》中 ,除了运用抽象思维 (理性思维 )、推衍概念来释解礼义之外 ,还经常通过形象思维借助说明性、描写性乃至文学性语言来阐发礼义 ,从而完成古礼本来面貌之立体二度还原。《礼记》在阐释古礼中使用形象思维这一文学表现手法有深层的心理、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62.
上博竹书《诗论》与《诗经》学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博竹书《诗论》是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较为系统的孔门论诗之作。它的发现 ,对解决《诗经》文本的形成和传流及儒家诗教的传承和流派问题 ,特别是对解决《毛诗序》和《毛诗传》的渊源问题 ,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许多学者已就此作出一些很有启发性的研究和推断 ,其中 ,李学勤、廖名春、江林昌三位先生各自的研究观点很有代表性 ,但也存在一些需要商榷的问题  相似文献   
63.
退溪学《易》、讲《易》、述《易》完全是为了进修践履。退溪既继承朱子,又与朱子有所不同。他认为“《易》乃理数渊源之书”,而不赞成朱子“《易》本为卜筮之书”的观点。退溪体悟《易》的时中之义至精,且身体力行之。他主张礼有因有革,有常有变,礼在践履中从俗、从宜、从权,其基点是“缘仁情”。  相似文献   
64.
刘忠 《晋阳学刊》2005,7(3):97-100
中国爱情诗源远流长,历史上先后出现三次高潮<诗经>时期、汉魏六朝时期、唐代中晚期.进入20世纪,在"五四"启蒙思潮的影响下,爱情诗经"湖畔派"诗人的倡导与实践,取得了显著成绩,走了一条不同于古典形态的开放、自觉道路.  相似文献   
65.
《诗经&#183;大雅&#183;韩奕》“北国”地理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诗经·大雅·韩奕》中的“梁山”应即《山海经》所说的“梁渠之山” ,即为朝鲜半岛的太白山脉。《诗经》中的“北国”所辖朝贡方国有北方的肃慎、秽人、良夷等。其中良夷可能即是朝鲜半岛的土著。《诗经》时代的韩国也并非只有一个 ,东北之韩即为位于朝鲜半岛的“箕子朝鲜” ,册封于成王时。《诗经·大雅·韩奕》记载了周宣王对韩侯结姻亲之好、行重封之礼、委方伯之任的重要史实 ,这对我们研究和理解宣王中兴与北土开拓的历史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6.
战国《诗》学传播中心的转移与汉四家《诗》的形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汉代四家诗在先秦的师承源流 ,除《毛诗》自谓传自子夏 ,并有谱系流传外 ,其余三家 ,史皆无载。三家不言师承 ,并非数典忘祖 ,实由战国《诗》学传播混乱、师承不明所致。研究者多从传播主体入手 ,设定其为封闭型传播渠道 ,希图理清三家在先秦的师承脉络 ,然终劳而少功 ,他们忽略了战国《诗》传播的全开放性与学术中心的地域性转移对《诗》学观念与流派形成的影响。战国学术中心有四次大转移 ,第一个学术中心形成于三晋之魏的西河 ,其学术以古史为根柢 ,以好古为特色。第二个学术中心转移于齐之稷下 ,其学术以杂学著称 ,而又侈谈阴阳五行。第三个学术中心转移于燕国 ,其特色由中和三晋之古学与齐之阴阳学说而成。第四个学术中心转移于楚之兰陵 ,实即鲁之次室 ,由荀子居兰陵而形成。其学杂帝王之术 ,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四次学术中心的大转移 ,也是《诗》学传播中心的四次大转移 ,直接影响了汉代四家《诗》学的形成 ,成为四家《诗》各自不同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67.
《史记》与春秋公羊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桐生 《文史哲》2002,(5):53-57
《史记》的学术渊源来自六经异传和诸子百家之学 ,其中以春秋公羊学对《史记》的影响最为深刻。“孔子作《春秋》说”是一部《史记》的理论基石 ,“纪异而说不书说”影响到司马迁的天人观 ,《史记》的政治观也主要来自于春秋公羊学的政治学说。  相似文献   
68.
关于《诗经·小雅·大田》的主旨,众说纷纭,主要有“刺幽王”、“颂美”、“省敛”、“祭祀”等几种说法。其中“祭祀”说细分为“报祭”和“因农事而及祭祀”两类。经过分析文本的字词、内在逻辑以及联系古老的蜡词,《大田》乃贵族为祈年而祭祀田祖之诗。  相似文献   
69.
鲁德亚德·吉卜林以自身独特的人生履历、在其文章中显著的说教风格及其跟殖民主义之间所保持的万般联系,使他逐渐成为英国文学领域里一位争议性的作家。其作品《丛林故事》作为他短篇集中有着最大影响力和流传范围的最广的动物题材小说,综合性地体现了他的创作主体与理念。从表面而言,该小说是一部既有趣又新奇的动物故事集,然而从表象之后的深层次来看,却包含作者对于两种文化影响下自身身份认同的困惑。  相似文献   
70.
《诗经》中象声词的运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卢平 《殷都学刊》2002,(2):103-106
《诗经》中象声词的构成主要有 3种 :单音象声词、双音重迭象声词、双声叠韵象声词。象声词在《诗经》中的用法比较复杂 ,可以作句子里的谓语、状语、定语和补语。《诗经》中已注意了运用“拟声”修辞手法来表达思想感情 ,起到了加强气势 ,创造气氛 ,创造意境 ,突出人物的心情 ,突出诗的中心思想 ,使所描写的事物更加形象生动等作用。“拟声”是《诗经》的重要修辞手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