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2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27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44篇
社会学   16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隐喻外显功能的语用视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是表面错配而内隐契合的有益于更有效交际的语用手段和策略。隐喻的(外显)功能包括概念易及功能(认知功能)、语言促进功能(包括词汇/意念填充功能、经济功能、语篇(连贯)功能和表述增效(美学)功能)、情感功能、人际调适功能和文化承载功能;分析隐喻意义、隐喻含意、隐喻影像、情感和非言语信息之间的关系,对揭示隐喻外显功能—隐喻意义、隐喻含意、隐喻影像、情感和非言语信息之间趋同—的语用运作机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论隐喻在广告英语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丽华 《云梦学刊》2005,26(1):130-131,137
传统的修辞学认为隐喻仅仅是一种辞格,而现代的隐喻观认为隐喻的本质是一种认知现象。隐喻的功能是多面的,在英语广告中被广泛运用,从而使得英语广告更具创新性和说服力。  相似文献   
13.
人本观基础上的后现代主义视野下的隐喻观可以看作是隐喻发展的第四阶段。隐喻表达在抽象情感的理解与表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疾病是情感的维度对品特威胁戏剧进行语言考察,可以看出剧中大量出现的疾病是情感的隐喻,盲、哑、疯、麻风病、风湿病、癫痫病等各种疾病映射了剧中人物内心的极度压抑,以及人物内心的不安、惊恐与危机感,折射出了存在主义的哲学思想。情感隐喻具有经验基础,是为戏剧主题服务的。  相似文献   
14.
隐喻是人类语言的普遍现象,更是人类认识自身与所处世界的重要的认知方式。英汉隐喻植根于各自鲜明的文化中,尽管存在很多相似处,但不同的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产生了特定的认知特点,导致英汉隐喻认知缺失。译者在弥补认知缺失的基础上,需完成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达到尽量保留隐喻特征,准确恰当地传达喻意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黄河 《学术探索》2004,(8):126-128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从根本上讲,是一种认知现象,隐喻性思维是人类认识事物、建立概念系统的一条必由之路。隐喻在日常语言、科技语言、诗歌语言、哲学语言中都俯拾即是。通常情况下,日常语言和科技语言中的隐喻,能指与所指是对应的,而诗歌语言和哲学语言中的隐喻,能指与所指是不对应的。对日常语言和科技语言中隐喻的解读,一般用理解式的解读方式,而诗歌语言和哲学语言中隐喻的解读,则需要感悟式的解读方式。  相似文献   
16.
英语词尾-e的逐渐消亡是语言自身通过放大系统中不对称差异,迫使其低维子系统对称破缺,实际上是依靠概念隐喻以牺牲其结构上的对称美来换取话语的经济效率,用经济的话语表达最充分的信息。而语法化是造成语言内部语法标记和结构渐变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喜福会》隐喻意象的分析,根据隐喻主题建构功能,提出在小说叙述结构中贯穿了由一个中心隐喻和大量衍生的次要隐喻支撑的"失散"———"回归"主题。这一主题是身处东西文化夹缝中美国华人群体文化处境的一种隐喻,同时也表征了普通人的生命轨迹。它代表了美国华裔从与母语母国的疏离和由此引发的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失散",到主体意识和自我认同逐渐被唤醒和"回归"的历程,也象征了普通人的人生轨迹,使本文具有了广义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从认知语用的角度来研究汉语短篇小说中间接回指的释义问题。通过结合认知语法的概念参照点模型和关联理论,提出了一套可以综合处理各种间接回指的释义原则。  相似文献   
19.
抒情文本情感具象化,常常通过隐喻这一修辞手法来实现。隐喻中的本体和喻体应来自不同的领域,隐含着某种妥帖的相似性,具有较大的项外次空间距离和较小的项内次空间距离,并以情感为基点建立起同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语言中隐喻性表达的出现也许源于语言系统中的的经济原则(以少喻多)。隐喻在扩展词义和句子表达中突显的以少胜多的作用表明隐喻是不可多得的表意、传神的简约的语言手段,因此,它的出现和受青睐是语言系统本身选择的结果,是语言的经济原则和隐喻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