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0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25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378篇
理论方法论   59篇
综合类   1257篇
社会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159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139篇
  2004年   125篇
  2003年   135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1.
对于知行关系,宋明理学家都突出知的主导地位,强调以知为先、以知为本。由于侧重知、行以及知行关系的道德内涵,理学家由知行讲到格物、致知,并在对知的侧重中将格物、致知都归于知。理学的知行观以“去人欲,存天理”为工夫,以超凡入圣为目标。这些迎合了宋明时期加强道德教化的需要,为宗法等级制度的上下、尊卑秩序进行辩护。理学家对知、行道德内涵的挖掘具有积极意义,提升了人的生存品位和精神追求;但在对知行伦理维度的凸显中忽视了知、行的其他维度,导致了对人的生理欲望和物质需要的漠视。  相似文献   
92.
李峰 《殷都学刊》2002,(1):44-48
受《周易》变易观的影响,干宝具有丰富的历史变化思想,这使他在剖析历史时能够深入事物发展的内部,获得一些迹近真理的认识。从维护国家的统治秩序出发,干宝非常重视学术的教化作用,极力崇儒贬玄。同时干宝也很重视历史的鉴戒作用,并从正反两个方面对西晋的统治进行了极为精辟地剖析。在历史编纂学方面,干宝也提出了一系列富有新意的主张,从而为史学在六朝间的繁荣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93.
当代大陆儒学复兴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伟 《河北学刊》2006,26(6):33-35
李春青认为,儒家文化并非不可分割的整体,既有其精华,又有其糟粕。对于今天我们应该做的首先是根据儒学自身的复杂性与我们的现实需求去分析它,然后以“择善固执”的态度去实践那些有价值的部分。郑伟认为,对于儒学来说,无论是将之一棒子打死,还是将之定为一尊,都是文化霸权的表现,既不能简单地抹煞它的时代意义,同时又应该提防其背后的意识形态化倾向。董阳认为,“读经”之争发生在2004年被称为“文化保护主义年”,读经并没有错,只不过不要那么功利,它的作用并非有其倡导者鼓吹的那般效果。让读经不再“主义”,让“运动”回到活动。  相似文献   
94.
儒家伦理中有许多宝贵的思想精华对企业的伦理建设极其有益。儒家思想中的“义利”观、“忠恕”思想、“和合”观念和“诚信之道”等等,分别对企业价值观和企业道德观念的形成、人际关系和企业凝聚力的提高、企业诚信经营的建设,都有着重大的借鉴作用和实践意义,但也有负面影响的生成。  相似文献   
95.
传统"慎独"道德精神及其现实价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慎独"是传统儒学倡导的修身方法和推崇的修养境界,其蕴涵着相当丰富而深邃的道德精神。全面系统地梳理和诠释传统"慎独"的道德精神,不仅能深入领悟"慎独"在古代道德实践中发挥过的重要作用,而且更能发掘"慎独"对今天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96.
王建军 《河北学刊》2005,25(1):160-166
忽必烈登基汗位并建立元朝,其文治方针便显现出树立蒙古文化正统地位的倾向。汉人儒士为维护汉法和争取儒治,也在努力弘扬儒学的道统地位。色目贵族则为了显示其政治特权,也绝不肯放弃在教育上的一席地位。元朝国子监的创办就是在这种多元政治势力的较量中经过三次较大的抗争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97.
李充《论语》注以道家的“自然之性”作为儒家纲常的存在依据 ,但同时极力强调儒家礼教的作用 ,具有向儒学靠拢的学术倾向。这种儒道兼综而侧重儒教的思想性格 ,既与李充个人的人生经历相关 ,亦反映了东晋初期士族文化及玄学思想的变化  相似文献   
98.
新、马模式:意识形态化的儒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宗贤 《文史哲》2003,(4):109-115
东南亚现代民族国家建立的过程也就是意识形态一体化的整合过程。东南亚国家在意识形态方面具有注重本土和威权主义文化传统的倾向 ,但却是以经济上采取市场经济模式为前提的。它们的意识形态整合 ,明显地具有应对社会转型期的矛盾冲突 ,维护国家稳定 ,引导人民确立国家认同的性质。新加坡的儒家伦理运动 ,以及新、马提出的“亚洲价值观”,都具有这种性质。当今有关亚洲价值观的争论并没有终止。需要回答的是 :在不同地区彼此互异的文化圈里 ,面对文化的多样性 ,人们如何才能在自己文化的认同和其他民族文化之间取得协调、平衡和发展 ?在这个问题上 ,无论是“新马模式”还是儒学的价值观、文化观 ,都可能会从新的角度给我们以启迪。  相似文献   
99.
经孔子撰定的《五经》及其传记,即经学,乃中国古代文化之总汇;宗师孔子、祖述《五经》《四书》的儒学乃以人为本的"人学",它在构建和谐社会,避免人类生存危机方面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0.
沈玲 《云梦学刊》2004,25(2):72-75
鲍照的乐府诗题材多样,思想内涵复杂但又井然有序。既自觉继承了民歌的言情风尚,又弘扬了汉魏之交文人诗家忧念治乱的政治情操。流行于刘宋时期的儒学、玄学和道教等多种文化在鲍照思想上打下了深刻的烙印,而现实生活又引导着他进行文化选择与整合,并进而决定了他的乐府诗的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