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8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55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61.
刘方玲 《南都学坛》2005,25(4):102-105
儒家思想代表了小农社会生存权利的现实秩序需求。儒家积极入世的精神要求儒家与现实政治结合,儒家的政治理想要付诸实现,必须依赖一定的政治权威。儒家理想的实现并不以否定业已存在的君主的统治为前提,相反,儒家认为君主政治怀有维护民众生存与安宁的实质性目的。但是当儒学不断论证现实政治秩序的合理性时,它也因过分服务于现实政治而成为政治的附庸,同时也因为君主政治秩序的不稳定而引发了对儒学的认同危机。  相似文献   
62.
原始儒家在《中庸》中所倡导的生命伦理思想非常丰富。主要思想有:中和、时中、智仁勇是君子个体人格的主要美德;经营五伦、笃行孝道、依礼行事、为政治民是君子安身立命的基本方式;天道至诚、学达性天、至德无文是君子心仪的人生终极信念。  相似文献   
63.
儒家德教思想与医学生医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医学生医德状况凸显我国医德教育所面临的困境,而导致这一困境的深层原因是广泛存在于医学领域的唯科学主义价值取向。儒家学说蕴涵丰富的教育思想,对今天的医德教育具有资源性意义。儒家所倡导的教育模式、教育方法有助于人们纠正唯科学主义的偏差,为教育者进一步探索医德教育的途径提供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64.
徐复观的《中国艺术精神》中对儒家艺术精神所作的新阐释一直没有引起大陆学者的较多关注。徐氏对孔子以音乐为中心的艺术精神的形成和转化深入挖掘和探讨。不仅具有还原经典和解放儒学的意义,而且更为/中国传统文论和美学的现代转型提供了方法上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5.
儒家自省思想管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省思想是儒家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修养方法 ,它要求人们不断地反省自己的言行举止 ,辨察、修正其中的丑恶 ,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准。儒家认为 ,善于自省是“圣人”和“君子”的美德之一。自省的内容主要有德性和学识两方面。对于人的一生来讲 ,时时自省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它需要非常严谨的态度和坚强的意志。自省的目的在于塑造理想的人格。剖析、学习儒家的自省思想 ,对于我们今天进行精神文明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6.
论“新和商”及其操作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虽然儒家思想并不孕育现代商业文明,但是它对当代政治与文化的影响,不如对经济的影响积极.儒商在本质上是重视人文关怀的"和商",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会形成"商儒"理论,这是二十一世纪新儒学最具活力的理论创新点.要把中国传统管理文化与现代管理科学结合起来,构筑"新和商"学说."新和商"的操作模式是"和度管理",它以相关性的模糊量化为基础,对员工建立内和系统,对用户建立外和系统,利用场效应,把员工培育成"内化组织人",把用户培育成"虚拟企业人",并不断提高序级.  相似文献   
67.
长篇小说《白鹿原》中的主要人物白嘉轩从一个本色农民过渡到白鹿原民众“精神领袖”的过程,是他从对儒家“仁义”的企慕叹赏到对自己儒家化身份的寻找、确认与建构的过程。同时,对儒家化的认同与人物的自然人性又无时不在发生着冲突。而人物因为在历史动荡的夹缝中无法保持完美而不得不破坏其自身的完善性,从而形成一种悖缪。  相似文献   
68.
“中庸之道”在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的借鉴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努力发挥儒家"中庸之道"的精华部分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借鉴作用.如"中道而立"的君子风范对大学生谦和敦厚、德才兼备人格塑造的借鉴作用;"礼",尤其是推陈出新的"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对大学生道德规范与行为自律的借鉴作用;"和而不同"理想境界对大学生个性发展及人际关系和谐的借鉴作用;"中和而知权"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9.
现代化作为中国发展的目标与归宿,同样也是新儒家的梦想与追求,但是在新儒家的思想范畴内,有不少主张与现代化的实际存在着较大的出入,这主要包括历史使命的偏差定位,"内圣"与"外王"的错位,传统道德当代功效的曲解。  相似文献   
70.
孔子的“君子”人格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孔子平生教书育人,以培养造就"君子"为宗旨。君子一直是人们区分人的道德品行好坏的标准,君子是人们追求达到的理想人格目标,小人是人们所鄙弃的无德行者。君子人格的内涵、特征或者标准,大致说来,应该有10种:仁、义、礼、智、忠信、勇、中庸、和而不同、文质彬彬与自强不息。孔子及先秦儒家汲汲于"君子小人"之辨,目的在于扬善抑恶,塑造仁德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