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8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4篇
民族学   12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245篇
理论方法论   51篇
综合类   877篇
社会学   64篇
统计学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1.
This study considers the problem of inferring a functional evaluation criterion from existing performance measure policies. The objective is to develop a rational basis by which to adaptively evaluate a current best set of performance measures from alternative sets. The analysis is based on a matrix approach for relating system characteristics to performance measures across a set of activities. A procedure for ranking measure combinations which are candidate implementation alternatives is devised using this matrix representation and cost information. An example illustrating the procedure is presented.  相似文献   
22.
23.
This article examines pragmatic choices which must be made in conducting consumer satisfaction assessment of mental health treatment. It is argued that choices involving sample, format, and procedure for examining satisfaction may influence the results of such research, and must be considered when creating or evaluating these efforts. These choices are examined in detail.  相似文献   
24.
Renewed interest in assisting troubled employees has led to an upsurge in the development of 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s, coupled with demands for demonstrable effectiveness. This review examines the nature and scope of these programs, their administrative and methodological context, and the types and outcomes of evaluation studies conducted thus far. Proposals for improving future investigations through a number of different approaches and strategies are then made.  相似文献   
25.
夏世华 《求是学刊》2012,39(2):51-56
文章系统解读了楚简《唐虞之道》第14至29号简的思想内涵及脉络,认为这部分简文首先通过尧成为天子之原因的追问,突出了德与位的张力问题,即在应然之理上,有位必当有德,但就实然之事看,有德未必有位.简文对这一德位张力有两个层面的解决方案:一方面,要求有德无位者全力修德,谨守性命,安于时命,养成恒常如一的圆满德行,从而能在得位而治时能“利天下而弗利”;另一方面,要求有位者透悟性命之正,从而能主动尚德授贤、退而养生,这既能使贤者居位而利天下,又能退而养生以自利.简文将“七十致政”之礼普遍化,试图断绝天子终身制的构想,也具有深刻的政治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26.
美国著名汉学家史景迁(Jonathan D. Spence)从文化认知、文化比较的研究视域出发,对孔子进行了跨文化解读与传播。在史景迁“去偶像化”的观照方式下,孔子被解码、建构为具备鲜明个性特质的人文主义者及令人尊重的教育者形象。同时,史景迁致力于厘清西方一般认知中对孔子及其思想的诸多误读,并努力唤起西方受众对孔子当代意义的认同。  相似文献   
27.
孔子以丰厚的学识修养锻炼出成熟丰富的心理调适策略:树立崇高的价值取向;构建学习型生活方式;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固守正确的交友观念;保持幽默的人生态度。这些策略对当代教师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8.
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研究——对5国16所孔子学院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瑛 《浙江社会科学》2012,(4):144-151,160
本文通过对美国、日本、俄罗斯、泰国、黎巴嫩5个国家16所孔子学院的调查发现:当前孔子学院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一定的传播效果;但不同层次的中国文化传播效果存在较大差异;中国文化在不同文化圈层,尤其是儒家文化圈层和非儒家文化圈层中的传播效果有很大不同;国与国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本文提出,针对非儒家文化国家,要让中国的物质文化先走出去,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可暂时缓行.  相似文献   
29.
历史观是孔子思想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对夏商周三代文明充分反思和继承的基础上,孔子认识到周礼的价值和意义,创造性地提出"仁"的道德范畴,以加强个体的内在道德修养,从而使周礼的精神得以维持和延续。孔子认为历史的本质在于人伦道德精神,从而建立了道德史观。孔子对历史的本原、历史的主体、历史的变易,以及变易的趋势、规律、动力等,也有独到见解,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历史观。  相似文献   
30.
智库要实现影响舆论、进而影响公共政策的目的,首先必须通过各种大众传播工具对外宣传推广其研究人员和研究成果,使其得到公众的认可。世界著名智库胡佛研究所通过对现代大众传播技术的充分合理运用,进一步提高了其在美国及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力,其成功经验,值得我国智库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