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8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4篇
民族学   12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245篇
理论方法论   51篇
综合类   877篇
社会学   64篇
统计学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从<论语>文献学来考察,孔子对女性是正面肯定和赞颂的,而非歧视;"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是为女子呜不平,并非秦汉以来,尤其是宋明理学家们出于某种政治目的或个人需要的故意曲解.为此,应从<论语>内证和有关文献及文字训解、社会思潮和传统文化等多视角加以辨证,以还孔子女性观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52.
孔子的教育观有君子成人与完整人格、有教无类与面向全体、为仁由己与主体性、启发诱导与创新性、礼仁之道与修养德行、教学相长与为人师表 ,其中不乏素质教育的要义。在深化教育改革的今天 ,孔子的教育思想不失为推进我国素质教育进程的良好借鉴。  相似文献   
53.
试论孔子"为政先礼"的治国方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孔子生活时代 ,“礼”的政治含义和思想内涵是“礼制”、“礼仪”、“礼治”、“礼俗”。孔子建立“礼”治社会的主张和措施是“礼以教人”、当权者率先“好礼”、“克己复礼”。孔子对“礼制”的创新和改革表现为“损益”西周以来的礼制 ,扩大“礼治”的社会基础 ,向传统的“礼教”提出挑战  相似文献   
54.
孔子以"仁"为儒学的基本范畴,纳"仁"入"礼",形成"仁"、"礼"结合的仁礼学说,进而以仁礼学说为指导提出"天下归仁"的"德治"纲领,主张恢复西周的礼仪制度,实现多民族融合统一的、礼乐文明的、不断进步发展的封建君主制度.孔子的"德治"思想,经孟子、荀子等形成体系,至董仲舒、司马迁臻于成熟,成为封建王朝奉行的治国理论.  相似文献   
55.
虽然东西方文化具有很大差异性,但是作为两种文化的代表人物,孔子和亚里士多德都提出了有关中庸中道的思想。虽然这两种理论本质上而言是不同的,但是也有很多相似之处。对二者的比较研究,无论对理解理论本身,还是研究中西文化都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56.
孔子的通达以“礼”与“仁”为思想底蕴,以“中庸”为主要思想方法,既是对世事和人生透彻而睿智的认识,又是一种品格、一种境界。本文以《论语》述其要旨,从礼乐制度、个人修养、教育教学、治国理念四个层面来探析孔子的通达,以展示其高超、开阔的学识和气度,以及在当今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57.
对历史上有关<毛诗序>的观点进行梳理后可以发现,<毛诗序>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不能强分出大小.各首诗前面的阐释文字,既可以整体指称<毛诗序>,也可以单独指称每篇诗的序;<毛诗序>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成于众手,而以孔子、子夏传授为主流,同时兼收后学观点的集体性著作;<毛诗序>的产生与先秦赋诗言志的风气有很大关系,它由孔子加以搜集整理并传授给弟子,而且一直在儒家学派中流传,并进而成为<诗>的正式内容,被后人视为与诗句同样重要的经典.  相似文献   
58.
孔子、孟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其思想可反映出传统义利观的特点:见利思义、义然后取和轻利。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义利观是义利并举的,我们既要吸收传统思想的精华,又要放置于全球的语境中。  相似文献   
59.
孔子与苏格拉底都是早期人类思想史中的重要人物。他们虽然生长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 ,但二人的思想却暗含着诸多的相似性。在这些相似性之中 ,可以窥见东西方文化之侧重点、价值取向等等方面的不同。两位先哲虽然都努力寻求政治和伦理的和谐互助 ,但却表现了将伦理政治化和政治伦理化两个不同向度  相似文献   
60.
喀麦隆汉语推广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汉语国际推广工作方兴未艾,同时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本文以问卷的方式调查了喀麦隆人对中国的认识和态度以及对汉语学习的实际需求和动机。结合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采取措施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加大对喀汉语推广的投入;调整教学重点;更大地发挥孔子学院的辐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