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8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4篇
民族学   12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245篇
理论方法论   51篇
综合类   877篇
社会学   64篇
统计学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91.
先秦儒家的思想理论体系博大精深,尤为注重道德教育,继承传统是其道德教育观形成过程中的重要表现之一。荀子作为先秦儒家的最后一位大师,在创建道德教育思想时,继承孔子、孟子的道德教育作用论、目的论、内容论和方法论,从而弘扬了儒家传统,丰富了先秦儒家的道德教育思想,也增强了儒学的入世能力。  相似文献   
992.
<论语>是儒家经典,蕴涵着丰富的生态智慧.它倡导敬畏天命,重生惜生,与自然和谐相处;它推行仁义礼智信,做事中庸,与他人和谐相处;它主张俭用节欲,寄情山水,完善人格,提升人生境界.这些思想,为我们今天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构建和谐社会、开创生态文明,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资源和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93.
孟子的《春秋》观与传统儒家的政治激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子的《春秋》观包括三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并深刻地体现了先秦儒家通过文化守成主义方式对现实政治的关怀。从历史的角度看,孟子关于孔子作《春秋》所表达的儒家政统意蕴,是与后世传统儒家的政治激情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994.
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仁与礼各自的地位和价值及其相互关系,一直是众人注目的重要问题。仁是礼的内在根据,仁心外化而成礼,依礼而行即成仁,这两个方面相辅相成,适成辩证统一的关系。仁之作为潜在的德性和礼之作为外在的规范,各有其不可取代的地位和价值。由仁之作为动态的范畴这一特点推断,人性美善而又非纯美纯善便是孔子未曾明言的人性观。  相似文献   
995.
孔子是儒家文化的奠基人。孔子的人生追求和对人的生存价值和意义的探讨在激励其弟子的同时,也成了后世儒家学者追求的楷模,更奠定了儒家文化和传统文化的精神根基。通过讲述孔子人生志向和个人经历的生命故事提出关于个人生存样态和伦理意义的问题,进一步剖析生命样态的一般法则和人的生活所应遵循的道德原则,从中探寻有助于现代人树立其人生理想和价值观念的意义和启发。  相似文献   
996.
对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原则,古今学者做过不同的诠释,其中"人不论出身贵贱,都可以接受教育”、"人不论品行善恶,都可以接受教育”两说符合孔子的本义,但它们并非"有教无类”的全部含义.从孔子的全部教育生涯看,"有教无类”还包含有"人不论聪明愚笨,都可以接受教育”和"人不论年龄大小,不论是否有了职业,都可以接受教育”两层含义,这两点学界至今少有论及."有教无类”原则所包含的丰富的素质教育思想,对今天全面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推进教育改革有着不可低估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97.
道德与法律作为社会秩序的维持手段,是所有文明共有的现象,两者既相互渗透,又有差异。道德法律化是古代乃至当今法律实践中经常出现且不断引起纷争的问题。对中国古代道德法律化的表现、本质、利弊的分析,可为完善当今法制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8.
分别对孔子以仁为核心的“仁道”主义德治思想理论、孟子以民为本的“王道”主义德治思想理论、荀子以礼为核心的“礼治”主义德治理论进行了分析和疏理,揭示了先秦时期中国德治思想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999.
系统地研究了《论语》的“学习论”思想,认为它构成了一个系统。这一系统由行为、目的、评价、属性、内容、方法、效用等七个子系统构成,共涉及前提、目的、标准、特点、方式、方法、态度、对象、境界、内容、作用、状态、关系、动力需求等十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00.
孔门弟子三千,子路在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孔子对子路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和不倦的教诲,称赞子路是个勇而无惧、果断干练、擅长政事、知"仁"礼"、懂孝道的人。子路追随孔子周游列国,同时也给了孔子无尽的支持和帮助。尽管如此,孔子和子路师生二人在言语上也有许多正面冲突。究其原因在于子路直率无讳的性格和孔子与子路之间不同志向以及孔子和子路之间的师徒兼朋友的双重关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