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60篇
  免费   461篇
  国内免费   112篇
管理学   123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96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239篇
丛书文集   1618篇
理论方法论   734篇
综合类   7809篇
社会学   538篇
统计学   74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115篇
  2021年   151篇
  2020年   148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120篇
  2017年   145篇
  2016年   146篇
  2015年   213篇
  2014年   627篇
  2013年   591篇
  2012年   719篇
  2011年   899篇
  2010年   729篇
  2009年   638篇
  2008年   682篇
  2007年   771篇
  2006年   779篇
  2005年   797篇
  2004年   791篇
  2003年   708篇
  2002年   591篇
  2001年   484篇
  2000年   268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01.
中国英语——世界英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中国英语与洋泾浜英语、中式英语的区别,分析了中国英语的特征及存在的客观原因、可能性,中国英语在翻译中的现实意义。论述了中国英语对英语的影响及其中国英语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2.
Since the 1990s, the introduction of a market economy and the process of rapid urbanization have been accompanied by a new urban poverty related to lay‐offs and unemployment as well as by large‐scale rural–urban migration,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urban poverty of the ‘Three Nos’ (no relatives or dependants, no working capacity and no source of income).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new urban poverty in China under market transition and discusses the causes of poverty creation. Instead of considering Chinese new urban poverty only as a result of market mechanisms, it argues that the state as the manipulator of institutions and policies does matter in the creation of new urban poverty, and that the cleavages between the old and new institutions further intensify it. Specifically, the following aspects of the creation of new urban poverty are examined in detail: the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policy, the reform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evolution of th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welfare state.  相似文献   
103.
西方现代性源起的中国灵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形象曾经作为西方现代文化乌托邦精神的象征,参与构筑西方现代性经验.中国形象进入西方现代文化,先后出现了"大汗的大陆"、"大中华帝国"、"孔夫子的中国"三种形象类型,经历了器物、制度、思想三个阶段.马可·波罗时代强调的是物质上富强的中国形象,门多萨时代强调的是制度上完善的中国形象,伏尔泰时代强调的则是一个思想上具有深刻启蒙意义的中国形象.在西方现代性经验中纵深研究中国形象,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现代性是一个跨文化空间生成的概念,正如中国现代性离不开西方的启蒙,西方现代性中也有中国灵感.  相似文献   
104.
中国古代的喜剧美具有一种崇生意识的原始基因,但其受到了封建正统文化的长期压抑和扭曲。20世纪初,随着封建传统权威的颓落和科学思想、个性意识的传播,备受压抑的生命意识逐渐被激活。中国现代喜剧的实际创作由此产生了一种重视“趣味”和着意发掘丰满人性的整体趋向。  相似文献   
105.
《水浒传》主题悬而未解、“多元”并陈久矣。似需要超越“多元”而跃升至新的“一元”综合中去认识其主题。因不论其“农民起义”说,还是“市民意识”说,乃至“忠孝节义”说、“忠奸”说、“诲盗”说等等,无不是封建农业文化这个“大文章”之下其题中应有之义,都是在表现对大农业文化体系下的“泛农民”思想意识与生活趣味的津津乐道和崇尚歌颂。这种主题定位将有效地解决那种传统的“多元”主题并陈所不能揭示出的《水浒传》主题的真正意旨与创作趣味问题。  相似文献   
106.
县城是县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但长期以来我国的城市化政策忽视了县城的建设与发展,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县城在县域经济中的龙头地位没有显现,辐射带动功能也还不强,县城经济发展明显滞后。郴州是南方典型的丘陵山区,文章在实证分析其主要县城经济的基础上,对县城经济的发展思路问题进行了探讨,要加快县城经济发展,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着力解决好资源聚集、产业聚集、市场聚集、人口聚集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7.
“十一五”期间,西部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拟确立为:搞好“四个兼顾”,着力解决西部经济发展面临的四个突出问题;坚持“三个带动”,不断为西部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突出“两个培育”,重点抓好西部经济发展的两个薄弱环节;强化“一个支撑”,努力消除西部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  相似文献   
108.
民国时期甘南藏区考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国建立的短短几十年中,甘南藏族地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个时期,有众多的学者在这里长期工作和从事考察活动,并留下许多藏学研究方面的优秀成果。这些研究成果的发表,在把这里的真实情况传播出去的同时,也引起人们对边疆建设问题的注意。所以,研究各个阶段参与的人物、考察内容以及考察成果,简单地分析评价这些考察活动,并总结他们的共性和其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9.
意识形态视角下的美国对华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系统的认识论或道德信念模式,意识形态在各国的外交政策中事实上起着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作用。美国虽然号称最讲究“实用主义”,但它的对外政策同样也一直深受其意识形态的影响,尤其明显地反映在它的对华政策中。意识形态依然是美国决定其对华政策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0.
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强调阶级基础与群众基础的统一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 ,之所以能够与时俱进 ,是同实践这一伟大思想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