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89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34篇
管理学   74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02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60篇
丛书文集   636篇
理论方法论   165篇
综合类   2541篇
社会学   430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86篇
  2013年   288篇
  2012年   251篇
  2011年   308篇
  2010年   253篇
  2009年   259篇
  2008年   250篇
  2007年   244篇
  2006年   289篇
  2005年   275篇
  2004年   234篇
  2003年   245篇
  2002年   212篇
  2001年   153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对法律人类学的研究还没有形成独立的学科特色和明确研究方向、研究方法这一问题,提出可以以法律的民族志写作为其工具,进行法律的文化批评,用实践化的研究风格树立其独特的交叉学科形象。  相似文献   
92.
马建春 《回族研究》2006,3(1):103-108
蒙·元时期蒙古人的西征和扩张以及由此形成的政治格局,致使亚欧陆地境域获得全面开放,加之东西方驿站通道的设置及伊利汗国与元廷始终保持着陆、海两道的密切联系,乃使这一时期中国与波斯的交往,较之以往大为拓展。而这时特殊的政治环境,又为大量波斯地区的回回人自觉或不自觉地东向迁移提供了便捷的条件。可以说,蒙·元时期中国与波斯间的人口往来,始终未曾间断。而随着他们的东来,波斯地区的学术、技艺等亦随之传播到元朝,因而大大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容,并对元代中国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3.
曾经的辉煌与当下的衰败、曾经的核心与目前的边缘化所造成的失落感,三大圣地、《古兰经》与先知穆罕默德的相继蒙羞和遭辱所带来的受辱感,历史的创伤记忆与现实的生存困窘共同积淀成了一种顽强的集体潜意识,形成阿拉伯—伊斯兰民众仇恨与暴力相交织的心理死结,外现为以暴易暴、铤而走险甚至不断丧失自我。因此,阿拉伯—伊斯兰世界应在不断抵抗西方霸权主义对中东诸多利益的制衡中,努力变革滞后于全球化主潮的落后现状。否则,将面临更为严重的民族和地区的倒退,危及世界和平与稳定。  相似文献   
94.
伊朗与中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有悠久的历史,在伊朗成为伊斯兰教国家之后,伊朗伊斯兰文化对中国穆斯林民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中在中国穆斯林文化教育及苏菲派门宦方面的影响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95.
刘智作为明末清初的著名汉文译著家,他的翻译、介绍和著述充满了时代的创新性、开创性.刘智译著中哲学思想的丰富来源于他对伊斯兰哲学和思想的深刻学习和理解,更得益于他对中国传统哲学的悉心了解和系统掌握.其中,刘智对伊斯兰教哲学史上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诗人阿布德·热哈曼·贾米(Abd al-Rahman Jami,伊历817-898年,1414-1492)的<勒瓦一合>(Lawa'ih)的译介,以<真境昭微>而著名,并反映了刘智译介过程中的创造性特征.<真境昭微>既忠实于原著,又以中国穆斯林的聪明才智超越了原文的文本,进行了汉语语境中的创造性表述和中国哲学范畴的恰当转化,从而以汉语的话语更直观地体现了伊斯兰哲学,特别是伊斯兰苏非哲学思想中"存在统一论"思想,以及苏非追求和实践自我超越和心灵升华的理想境界.在中国伊斯兰哲学、伊斯兰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也更好地体现了伊斯兰哲学和中国哲学的交流和融通,是人类智慧和思想间相互学习、理解、交流和对话的一幅历史风景画.  相似文献   
96.
《根》是美国黑人作家亚历克斯·哈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出版的一部家史小说。小说在追溯家族七代黑人曲折命运的过程中,清晰折射出黑人祖先身上不同的文化身份。通过对黑人家族三个典型人物文化认同的分析来探析黑人文化身份的嬗变与重建过程,这将对文化大融合背景下的少数边缘人群寻找精神归宿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7.
环境伦理学自诞生以来,一直以构建客观的自然价值和自然权利为主要任务,忽略了作为道德行为主体的人。面对这种人未到场的环境伦理学现状,学者们开始从美德视角研究环境伦理学。积极心理学是一种研究人类的积极力量和美德的心理学思潮,对伦理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借鉴积极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环境美德伦理强调发挥环境保护中的积极因素,特别是积极的人格品质,从而鼓励和影响人对环境的友好行为。  相似文献   
98.
从传统文化价值观的角度论证了增进心身健康(潘菽的心身理论)是城市园林的首要功能,并以园艺疗法为理论基础拓展其内容为生态心理疗法。提出了城市公园是否可将少部分的草坪区革新成全民健身的乐活角的问题。在举例宋明时期以疗养心身为目的的园林典范的基础上,综合园林史、中医史、社会生活史论述了生态心理疗法治愈心灵创伤的机制作用;再以现代城市公园为例,阐释了推广乐活角的可行性和改造设计草坪景观的方法;最后,总结了当代城市社会心理疾病增多的现实以强调实现生态心理疗法推广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9.
关于农业文化遗产的内涵及如何保护,学者及社会各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文章在梳理前 人相关研究和国际比较的基础上, 提出了农业文化遗产的完整概念及它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全 球重要农业遗产"(GIAHS)的区别。将农业文化遗产划分为十个大类,界定了各类农业遗产的特征与特 点。在结合国内外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应当注意把 握的八组关系,即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关系、遗产保护与农民利益的关系、生产功能与文化功能的关 系、保护主体与多方协调的关系、理论研究与实践推进的关系、现实保护与记忆留存的关系、政策导向与 制度建设的关系及保护主体与社会大众的关系, 提出了一些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具体对策和 建议。  相似文献   
100.
积极心理学致力于研究人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人”的积极品质;追求个人的自我价 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预防大学生思想意识淡薄;激发个体积极力量等方面有着契合点。这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借鉴和批 判性吸收积极心理学成果提供了可能,但应寻求科学合理有效的方式和方法,将其研究成果应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