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79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46篇
管理学   14篇
民族学   30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5篇
丛书文集   508篇
理论方法论   115篇
综合类   2687篇
社会学   54篇
统计学   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141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216篇
  2011年   269篇
  2010年   253篇
  2009年   316篇
  2008年   252篇
  2007年   298篇
  2006年   306篇
  2005年   232篇
  2004年   225篇
  2003年   183篇
  2002年   150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41.
终身教育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它经过古代的萌芽,近代的酝酿,发展到当代,逐渐形成一种世界性的教育思潮,成为新时期教育改革的主流,是当代社会迅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个体终身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42.
对《墨经》光学八条的主要概念进行归类整理和详细分析 ,为最终正确理解经文含义尝试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  相似文献   
43.
邓小平根据世界局势的新变化 ,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 ,这一科学论断揭示了当代世界主题的转换 ,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的时代观。它不仅是我们准确观察国际政治格局和世界形势的前提和基础 ,而且是我们调整外交战略、制定正确外交路线的客观依据 ,因而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4.
学衡派是"五四"时期公开反对新文化运动、主张"昌明国粹"的文化保守主义群体。但它在"昌明国粹"的同时也主张"融化新知",会通中西文化,这是人们一向忽视的。  相似文献   
45.
浅议高校辅导员的素质建设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全面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对大学生的成长有着直接的影响。充分重视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的素质建设,对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6.
中国古代"与时偕行"、"与时俱化"的观念,以取法天地四时的运行为基准,是一种四时循环论的变化观.我党提出的"与时俱进"思想的含义,是随着时代的前进而前进,和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体现了鲜明的时代创新精神,它的哲学基础是科学进化论.这一特征在语词上通过一个"进"字表达出来.虽然"与时俱进"和"与时俱化"只有一字之差,却体现了本质的超越.同时,这一表述通过对中国古代<易经>、<庄子>等经典的吸收,丰富了自身的思想内涵,也建立,了联接传统与现代的一道桥梁.当然,由于现代时间观念的一维性质,使得人们在批驳"直线进化论"的同时,易于陷入"时间进化论",而时间进化论实际上也是一种直线进化论,这也是需要警醒的.  相似文献   
47.
科学发展观与贵州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贵州民族地区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科学发展观要求各方面发展要协调、可持续,就教育而言,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也要协调发展才能可持续,对于这些地区而言,职业教育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将普通劳动力训练成为具有一技之长的技能劳动力,为这些地区的发展提供积累,因而,科学发展观是这些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48.
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用科学发展观把握教学,以人为本,更新教学观念,充实教学内容,遵循法治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规律,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执行教学大纲,培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创新型人才,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学习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法治观念,自觉实践,艰苦创业,追求真理,服务社会,报效祖国。  相似文献   
49.
统筹兼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在发展问题上的科学运用,也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长期探索的经验总结,更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历史起点上,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50.
“天使”与“妖妇”是男权社会中在男性作家笔下经常出现的两种不同的女性形象。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中塑造了娜塔莎和艾伦这一组相互对立的人物形象。这两种形象都体现了男权社会的男性们对女性的期待、仇恨、恐惧和丑化,是不真实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作者对女性的男权中心主义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