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6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5篇
民族学   1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16篇
理论方法论   29篇
综合类   1142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133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109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71.
张承志的散文集《绿风土》、《荒芜英雄路》、《清洁的精神》,本真地展现了他极为独特的心路历程.对于草原的动情的回忆与描写,巳渐渐不能满足张承志全部的精神追求,于是,他踏上了自己的"荒芜英雄路",去寻求"清洁的精神"以拯救生存.缘于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他最终走向了他的信仰之地--折合忍耶,接近了他所谓的精神的极限和艺术的极限.  相似文献   
72.
张惠言是清代常州词派的开创者,他以传统儒家之"忠爱悱恻、不淫不伤之旨"为其词学理论基础;以<风>、<骚>的文学精神为其创作典范"感士不遇"而又"主文谲谏",寻春惜春,以立意为本,咏物抒情,重比兴寄托.主张崇比兴,区正变,知尊体.张惠言的<茗柯词>基本上体现了他这一词论要旨.  相似文献   
73.
张爱玲小说人物形象的悲剧美学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悲剧的理解,张爱玲认为人性的偏执、情欲的盲目是导致悲剧的主要原因,她关注的焦点始终是人性.尽管她的小说可以说是"对时代颓废与家庭败落的怅惘与悲叹",可以说是对男欢女爱的冷眼旁观,甚至可以说是"开向四十年代沪、港洋场社会的窗口",但这些都不是张爱玲小说的最高命意.相反,它们都构成了张爱玲借此表现人生、探索人性的一个背景,一个五彩缤纷的悲剧舞台,舞台上演的主题只有一个,那就是人性.从此可以看出,张爱玲的悲剧观是对亚里士多德<诗学>悲剧美学思想的极好体现.  相似文献   
74.
张继的农村题材小说可分为三类 :四平村长系列小说、农村基层官场小说和乡村世情小说 ,阐释了由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型期间 ,中国农村中的“变”与“恒” ,即其凸现的意义  相似文献   
75.
本文以张煌言年谱与文集为主轴,结合实地考察,勾画出张煌言(苍水)在舟山遗迹的大概轮廓;从横向与纵向两个层面对张煌言的思想、实践和个人品质进行评价,揭示传统文化的久远影响及其意义。文章还就张煌言与郑成功以及文天祥的对比,对历史“公正”与“不公正”作了深层次的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76.
阐释学关学认为:理解具有历史性,阐释者具有“偏见”,理解的过程是理解者和文本的视域融合,理解活动是一种游戏。一个文本没有确定的真实,只有不断被阐释的历史。反映张玉良传奇人生的艺术作品是否符合历史真实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些作品阐释出了各自不同的张玉良。在不同的视野中,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中,张玉良现身为不同的面貌。当我们凝视这些历史流传物的时候,也获得我们自己独特的理解。  相似文献   
77.
基于抗战的需要,张治中在湖南进行了安定秩序,转化社会风气,改革教育与整顿财经等方面的一系列的治理整顿,这对于稳定湖南当时的政局及湖南作为抗日后方的各方面工作的加强有较大的历史作用,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78.
<新安名族志>是一部研究徽州氏族文化的重要工具书之一.但是,其对"章姓"的记述却有重大差错.<新安名族志>之史料,源于各地族谱,但族谱凡涉及人,都遵循"昭穆有序,长幼不乱"的原则.可是,"亦多显者"却乱了规矩,显然不足取.  相似文献   
79.
张爱玲与多丽丝.莱辛作为女性作家,她们都对女性的心理倍加关注,都对女性的命运进行了深刻的探索。文章对《倾城之恋》与《另外一个女人》中的白流苏和柔斯形象进行了具体的分析,认为她们性格的差异和最后结局的不同是源自各成体系的中英文化传统及作家独特的创作个性。  相似文献   
80.
由于某些大师对张爱玲《金锁记》的推崇,使得文学史对张爱玲作品风格的书写,出现了一些误导。当大家把《金锁记》当作张爱玲的代表作时,其实在一定意义上已经背离了张爱玲创作的自觉追求。从《金锁记》到《怨女》,这样的改写,正是张爱玲对自己创作的自觉追求的重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