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民族学   2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75篇
理论方法论   16篇
综合类   292篇
社会学   1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51.
五四以来,作家高估和片面夸大文学的意识形态功能,陷入对文学的迷信中。虚悬文学接受状况、无视文学接受史和作用史,是作家迷信文学得以产生的前提和基础。作家和受众混淆文学和生活、文学世界和现实世界,是作家迷信文学得以实现的方法论前提。作家大多兼备文学家和社会改革家双重身份、且偏重后者,是他们迷信文学的心理根源。眼下,破除对文学的迷信是文艺界创造文学良性走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2.
人类精神的发展总是因民族、国家和地域差异,而表现出强韧的稳定性和文化多元性.浙江的地理环境、生产方式、社会文化造就了浙江人民兼容并蓄、励志图强的生活气度,砥砺了浙江人民厚德崇文、创业创新的精神品格.浙商精神既传承与沿袭了优秀传统基因,又随着时代的发展历久弥新,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本文用史、论、实结合的方法从浙商精神历史文化基因、浙江精神的时代展现、当代浙商精神的现实内容以及浙商精神与浙江文化、浙江精神的内在统一性角度,从整体上揭示了浙商精神的时代特征、科学内涵和演进线索,展望了浙商精神在浙江转型升级、科学发展中的强大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53.
在"五四"时期湖南的报刊话语中,民主与科学不是"并重"的关系,不是若"舟车之有两轮"的关系,而是民主重于科学,民主先于科学,民主决定科学,这是"五四"时期湖南社会一种主导的思维定势和价值取向。到后来民主作为一种启蒙的现代价值观的功用也渐为淡化,由话语转化为一种夺取政权的斗争。这除了特定的历史环境的制约等因素外,湖湘文化"政治本位"基因的驱遣也是其深层次的导因。  相似文献   
54.
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城市的一面旗帜。城市精神理应是城市所追求的一种境界,这种追求不一定是经济增长这种直接的目标,而是准确概括出被实践证明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推进作用的因素;大庆精神是大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它深深地熔铸在城市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大庆精神塑造着大庆城市的气质与风骨,彰显出城市的特色与魅力,构成了大庆"软实力"的核心,是代表和展示大庆城市形象的"名片"。  相似文献   
55.
解读"沂蒙精神"可以有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向度,只有将之放置于中华民族精神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进行解读,才能真正把握沂蒙精神生成和发展的逻辑,也才能透视出沂蒙精神的深层价值和意义,即沂蒙精神的生成和发展不仅是沂蒙地区自身内在依据作用的结果,还包含着必要的外在依据,是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的客观现实需要,也是中华民族精神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内在要求。沂蒙精神不仅是一种具有鲜明沂蒙特色的地域性精神形态,它还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质上属于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56.
哈萨克族作家朱玛拜·比拉勒的长篇小说《寡妇》表现了作者对民族精神、传统文化透彻的体察,具有深刻的历史感和鲜明的现实感。他以开阔的视野,深刻地展示了民族精神、传统文化在这个急速变革的时代里不断发生的断裂性变化,这构成了他作品思想意蕴的深度与力度。  相似文献   
57.
陈雷 《社会工作》2012,(9):4-7,43
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与实践具有丰富的内涵。细加分析可以发现,其要点有五:"乡村破坏"是乡村建设的直接起因";救济乡村"与"创造新文化"是乡村建设的意义所在;促使农民自觉与构建新型的乡村组织是乡村建设的"顶要紧点",也是其逻辑起点;乡村建设需要认知和陶炼民族精神;"依附政权"与"乡村不动"是乡村建设的两大难处。视孔子一派的"理性"为救世良方,走社会改良主义的道路,从大处着眼(民族自救),从小处入手(乡村建设),通过乡村建设达成民族自救,是其乡村建设理论与实践的特点。  相似文献   
58.
党建带团建是高校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新时期党团工作的特点出发,探讨了党建带团建工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就目前党建带团建工作过程中"带建"意识不强、工作机制不完善、工作内容不健全等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并结合"福建精神",从思想耦合、包容耦合、价值耦合、拼搏耦合等耦合点明确党建带团建工作要素,探讨了新时期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路径。  相似文献   
59.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对革命精神的认同力直接反映着一个国家的精神建构。随着全球化和网络时代的到来,大学生对革命精神的认同发生了很大变化。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在对革命精神的知晓、认同、反感、思考与选择五个维度上各有特点,基本状况是:革命精神知晓度比较高,认同度持中,反感存在,思考与选择则较世俗化。由此,提升当代大学生革命精神认同力应该从丰富大学生了解革命精神的途径、倡导革命精神中符合时代要求的内容、制定切合各群体的价值和道德标准、高度重视"官德"建设对于革命精神认同力的正效应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0.
《老人与海》是美国著名小-/gg海明威晚年的一部经典作品,于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用简练含蓄的语言,通过巧妙的细节描写,生动地刻画出了一位久经沧桑的老渔夫桑提亚哥这一形象。小男孩曼诺林虽然只在小说的开头和结尾出现,但老人在孤身奋战的几天里却无数次想起他,他对小说整体情节的影响至关重要。本文拟通过小男孩的言行分析他在小说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