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民族学   6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9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17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诸城丁氏为明清望族,明末清初名人辈出,其中以文学巨匠、《续金瓶梅》的作者丁耀亢最为杰出,其诗文、戏曲、小说等无不带有浓厚的遗民情结。散曲为丁氏家族之所长,丁纯、丁綵、丁惟恕、丁耀亢皆工散曲,饶有文名。近年学者又提出,丁耀亢祖父丁纯、父丁惟宁与《金瓶梅》的创作还有着微妙的关系,或即为该书的作者。丁氏堪为明末清初的文学世家。  相似文献   
102.
一直被视为纯粹政治化小说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其深层还包含着潜在的意蕴。具体有如下几点:通过对土改生活原生态的再现来暗示阶级斗争的残酷;政治语境内继续的批判现实主题;革命风暴中人道主义的关注与同情。小说潜在意蕴的存在正是作者在不能自由书写的因境中执著坚持现实主义创作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03.
丁玲的《访美散记》和《文学天才意味着什么》两部著作,从某些侧面反映了丁玲热诚的爱国情怀和作为一名普通劳动者的小草精神。丁玲的爱国情怀和小草精神是对鲁迅先生的爱国情怀和小草精神的继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104.
瓷源于陶,而陶很难直接发展成瓷。浙江东北部地区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制陶基础,且其产品极其丰富,至东汉时,在曹娥江中游地区首先烧制出成熟瓷,一度成为江南地区的制瓷中心。研究该地区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人口、宗教、民俗等人文环境,有利于深层次揭示越窑的区位特点和形成发展原因。  相似文献   
105.
在《鹿鼎记》中,金庸以自己的狂傲,以长歌当哭的方式为他心目中所有的武侠英雄唱出了一首挽歌。历史的浪漫化可以说是所有史侠兼备的武侠小说所共有的特点,但将历史荒诞化或许可以认为是金庸的《鹿鼎记》所独有的。值得回味的是掩藏在传奇故事背后那令人揪心的切肤之感,因为在这当中,融铸了金庸封笔之前面对侠义精神的委顿和失落所感受到的天高地远般的悲壮寂寞。  相似文献   
106.
《庄子》之书,以寓言形象说明哲学道理。作为寓言的文学形象,《庄子》已经被后人充分阐发了;但它的寓言形象中的哲理,于今却没有得到充分阐发。本文举出"鲲鹏展翅"、"庄周梦蝶"、"庖丁解牛"三个《庄子》中最著名的文学形象,进行哲学的阐发和解读。  相似文献   
107.
回族是一个“大杂居 ,小聚居”的民族 ,他们分布很广 ,遍及中国各地。在袁家皂 ,回族人数极少 ,处于汉文化的包围中 ,但他们通过民俗传承、家族训导保持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尤其是在近几年 ,随着当前传媒 ,特别是大同市政府对回族文化的宣传 ,增强了他们的民族意识。  相似文献   
108.
李凯 《殷都学刊》2008,29(3):37-40
新公布的应公鼎铭文中首见“珷帝日丁”的称谓,“珷帝”应不是指周文王,而是指武王;帝”不应是“禘”,而是“考”之义;“日丁”是武王的日干名。这是周初统治者“修商人典”的体现,鉴于此时殷遗民仍很强大,殷人文化仍较浓厚,周人不得不在政策上与殷人缩小距离。应公鼎在西周晚期还称“斌帝日丁”,是因为应国试图从习俗上与服从于周的殷八师靠近,团结一致抵御楚和淮夷。  相似文献   
109.
描写了丁玲女性肉身叙事从上个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的变化过程,最后在延安彻底转变;丁玲在延安走过了三步:战士化的生活方式、思想意识的转化和新的叙事方式的建立,由此探讨了话语卫生学的治疗机制和治疗功能。  相似文献   
110.
在钩沉史料的基础上,从文本解读角度,对沈从文《记丁玲》的创作背景、成因与发表、结集出版过程以及作品基本内容与形式作了较详细述评和分析,以期人们对该作品有一个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