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29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97篇
社会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孔子"和"文化思想及现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和"文化思想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具有深刻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文章分析了孔子时代的社会危机与"和"之重大价值的发现,梳理了孔子"和"文化思想体系的理论架构。作者认为,"和"是孔子文化思想的精髓和统领,"仁"、"礼"与"中庸"是实践"和"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途径。孔子毕生倡"仁"崇"礼"、推行"中庸",致力于"和"文化思想的创造,建构了民族特色鲜明的体系。文章指出,孔子"和"文化思想的巨大魅力在于"以人为本",关注现实,在于创造性地弘扬前代的优秀成果,思考人类的和谐有序、文明发展,其思想精髓对当今人类的发展仍然具有重大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2.
三民主义论战是抗战时期的独特政治文化现象。论战是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契机。新民主主义理论在论战中系统化,同时又受到论战的影响,带来理论自身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83.
在心性学领域里,《中庸》与《易传》俱为其原始圣典,它们各自彰显了不同的致思向度。前者以向内求索为其致思取向,后者以向外求索为其致思途径。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历史上,这两种不同致思向度一直产生着非常重大的影响,长期占有主导地位。通过对中国传统心性学思想进行点评,将《中庸》与《易传》所彰显的不同致思向度及所产生的巨大影响进行一番梳理,以揭示其深厚的思想魅力。  相似文献   
84.
亚伯拉罕·林肯,这位举世闻名的美国平民总统为世人所熟知的是他废除了惨无人道的奴隶制度,消除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桎梏;他领导美国人民经历了艰苦卓绝的内战,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但是世人还应该知道他著名的只有10句话、271个词仅持续了不到3分钟的《葛底斯堡演讲》及其背景和影响。这一演讲被认为是英语演讲中的最高典范,这篇文稿的遣词和民主思想还极大地影响了法国宪法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的思想主张以及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  相似文献   
85.
中论立足于中庸的核心理念“中”,选取中庸的执中、和中、权中与现代方法论的对立统一、分析综合、质量互变相对接、联姻、结合而生成。它要求在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寻求对立面的统一时,求中同(统);在运用系统论进行分析后的综合时,求中合;在运用质量互变规律把握量度变化时,求中度。这是一个新方法。它使对立统一、分析综合和质量互变摆脱二元思维定势,走出“突变哲学”困境,进一步完善和科学化。同时,使中庸进入中同(统)、中合、中度的理想状态,实现了现代性转化,成为适合当今社会发展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86.
易学与古代历史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学对史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研究这一课题对于从深层次上认识中国史学的民族特点及其变化 ,以及进一步总结继承文化优秀遗产 ,以推进史学的发展 ,有重要的意义。易学对史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历史思维方式上 ,突出表现在天人一体的思维、通变的思维、“天下同归而殊途 ,一致而百虑”的思维以及表现为忧患意识的经世思维 ;从《周易》的经、传到司马迁、章学诚、王夫之等思想家史学家的著作中体现出的思维特点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87.
春秋公羊学说的方法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方法论的角度对春秋公羊学说体系进行分析,对于理解这一被称为“其中多非常异义可怪之论”和“怪诞之说”的古代学说体系,并究明它在历史上何以产生巨大的影响,将大有裨益。公羊学说在方法论上有三个显著特点:(一)强烈的政治色彩与浓厚的学术色彩在同一学说体系中相反而相成; (二)以变易进化的观点观察历史,观察社会发展的未来;(三)专讲“微言大义”,对《春秋》或《公羊传》中简略的文字,大胆地阐释发挥,成为传统学术史一门“解释学”,后代具有革新精神的公羊学家便利用这种解释经书“微言大义”的名义,为容纳新思想提供了方便的途径和合法的形式。  相似文献   
88.
新公共管理运动所提倡的“管理主义”使公共部门的运作效率有所改进,公共服务的生产和提供在某些方面也得以改善。但是运用于管制性的、执行性的政策环境中,就易产生所谓的“公共权力的异化”,深刻地伤害公共服务的本质。因此“管理主义”的立论基础薄弱。公共服务是现代政府的第一要务,实行适度的规制、限制公共权力市场化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89.
傅有德 《文史哲》2005,43(3):164-168
信与行,是犹太教和基督教中的两个重要范畴。犹太教以对上帝的信仰为基础,以做义人为目的,突出了行为和律法的作用,因而被视为“尚行之教”,其救赎之路可以概括为“因行称义”。基督教以耶稣基督的信仰为基石,认为只有依赖“信仰”才能得救,其救赎之路被称为“因信称义”。“因行称义”和“因信称义”表明,犹太教和基督教在信与行问题上重心不同,而它们之间更本质的区别是信仰对象和救赎手段不同。  相似文献   
90.
汶川大地震的灾难锻造了教师的灵魂,彰显了师德的高尚。在灾难来临的瞬间。无数人民教师以他们光辉的人性穿越了灾难的阴影,以他们不朽的生命和鲜血弘扬了中国文化的灿烂与辉煌,以他们感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气概诠释了师德的深刻内涵!教师的工作有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教师必须以自己的道德力量扛起这份责任。师德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道德与学识,作为一名教师,就应不断地自觉地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完善自己的道德人格,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你才能成为一个师德高尚的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