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13篇
  免费   252篇
  国内免费   54篇
管理学   299篇
民族学   121篇
人口学   86篇
丛书文集   909篇
理论方法论   286篇
综合类   5283篇
社会学   369篇
统计学   36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116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145篇
  2016年   129篇
  2015年   163篇
  2014年   360篇
  2013年   448篇
  2012年   503篇
  2011年   536篇
  2010年   458篇
  2009年   444篇
  2008年   446篇
  2007年   575篇
  2006年   584篇
  2005年   532篇
  2004年   486篇
  2003年   453篇
  2002年   371篇
  2001年   323篇
  2000年   171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国际私法多种教学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国际私法是调整涉外民商事关系的一个独立的法律学科,与其它法学学科相比有其特殊性,学生大都认为该法生涩难懂。为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独立思维和创新的能力,我们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比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模拟法庭教学法进行教学,取得一定成效,全面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82.
本文在全面诠释产学研一体化含义及其运作模式的基础上。引入协同发展理论,对如何通过推动贵州产学研一体化进而实现科教兴黔战略目标,进行了理论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3.
小经是我国回、东乡、撒拉等民族创造的一种拼音文字,用来拼写汉语、东乡语、撒拉语等。通过调查发现,这种拼音文字流行于今天的甘肃、青海、宁夏、河南、云南、新疆、陕西、内蒙古等省自治区。小经的拼写和阿拉伯文、波斯文的拼写基本相似,但略有损益,即拼写字母本身不显现读音,而是通过音标符号来体现读音。该文对小经相关文献、拼读规则、历史发展、流派加以考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84.
学术界对刘少奇的两种教育制度思想已从多方面进行了研究 ,取得很多成果。但对他的两种教育制度思想深化发展的内在逻辑却研究不足。文章以当时刘少奇非常关心的天津半工半读教育发展为参照 ,从天津半工半读教育发展与刘少奇两种教育制度思想发展变化的互动关系中 ,探求刘少奇的两种教育制度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85.
“生态文艺学”作为一门新兴文艺学科 ,由于学者们所存在的视域差异及遵循的学术范式不同 ,其预构的文本存在着很多可写的形式 ,这本在人们的意料之中。然而 ,从学科的发展来看 ,这种状态毕竟是一种不利因素 ,我们应该对之进行必要的检视 ,使它朝着理想的文本模式发展  相似文献   
86.
《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与实施,从根本上规范了企业会计工作,表明我国会计开始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各国会计准则存在着诸多差异。对中、日、美三国会计准则的制定机构、法律依据、发布方式、结构、内容,以及会计目标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等加以比较,可以揭示它们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87.
严复是我国近代伟大的启蒙思想家 ,他翻译《天演论》 ,对中西文化进行比较研究 ,提出中国近代教育思想 ,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88.
在雅、俗两种文化中 ,李白和杜甫的影响显然不同。居室文化 ,大致属于雅的范畴 ,其中杜甫的影响较大 ;酒文化 ,俗的成份较多 ,其中李白的影响较大。相形之下 ,李白比杜甫更加贴近人民大众。  相似文献   
89.
学风建设作为高校建设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需要常抓不懈。通过分析目前高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学风建设需领导充分重视 ,纳入整体规划 ;抓教风促学风 ;深化教学改革 ,充分调动多数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以点带面 ,逐步推广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0.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empirical findings, and practical and philosophical implications of the Boston Area Diary Study (BADS), a study of the caring behavior of 44 participants over one calendar year. In particular, the paper presents an identification theory of care and discusses how it shaped the conceptualization,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data in a year-long diary study of daily voluntary assistance. The findings from the BADS (1) theoretically confirm the identification theory of care; (2) methodologically capture how individuals perceive and carry out caring behavior as a unity; and (3rpar; empirically document the existence of a moral citizenship in America that is substantially more vigorous than is implied by the usual indicators of civic and political citizenshi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